-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味地黄汤运用举隅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六味地黄汤运用举隅
张颖东 (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中医科 云南昆明 650200)
【关键词】 六味地黄汤 加减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6-0341-01
六味地黄汤为北宋钱乙所创,本为治疗小儿肝肾阴虚不足之证。笔者在临床中适当加减用之治疗内、外、妇等各科疾病,每获良效,现举验案5则如下。
1 中风
尚某,男,54岁,左侧肢体无力,麻木一天,于2012年5月6日就诊。现症:患者左侧肢体麻木,无力,伴头昏,语言含糊不清,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头颅CT示:腔隙性脑梗。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因患者不愿住院而要求中医治疗。辩证:阴虚阳亢,肝风内动。
处方:生地20g、山药20 g、山茱萸10 g、茯苓10 g、泽泻10 g、丹皮15 g、地龙10 g、夏枯草15 g、蝉蜕10 g、僵蚕10 g、柴胡10 g、黄芩10 g、桂枝3 g、杯牛膝10 g、炒谷芽15 g。用药3剂,患者病情好转,继服药二月余,症状基本消余。
按:朱丹溪云:“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宜常养其阴,阴与阳齐,则水能制火,斯无病矣。”六味地黄汤养肝肾之阴,即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并酌配地龙,夏枯草,蝉蜕以清肝疏风活血,桂枝、牛膝引热下行,共达“阴与阳齐,斯无病矣”。
2 少腹痛
王某,女,39岁,于2012年7月3日就诊。主诉:小腹隐痛,伴月经量少,色稍暗,夹血块,舌边尖红苔薄白,脉弦而弱。辩证:肾阴阳两虚夹寒热瘀。
处方:生地15 g、山药g、山茱萸10 g、茯苓10g、泽泻10g、丹皮10g、杜仲10 g、续断10g、杯牛膝10 g、桂枝10g、砂仁(冲)6 g、黄芪20 g、炙甘草6 g,先服三剂,病情明显好转,再服三剂基本全愈。
按:《寿世保元middot;腹痛》:“治之皆当辨其寒热虚实,随其所得之证施治,若外邪者散之,内积者逐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泄则调之,闭则通之,血则消之,气则顺之,虫则追之,积则消之,加以健理脾胃,调养气血,斯治之要也。”本案病情较为复杂,寒热淤虚相杂,治之自当“寒者温之,热者清之,虚者补之,血则消之”,方中六味地黄汤养阴,杜仲、续断、黄芪扶阳,另加丹皮清热、桂枝温阳,牛膝活血,砂仁理脾,则药症相符,效果明显。
3 失眠
张某,男,69岁,失眠,烦燥一周于2012年9月5日就诊。现症:患者夜间难于入睡,早醒,伴头晕,烦燥,舌红苔少,脉弦。辩证:阴虚火旺,阳不入阴。
处方:生地20 g、山药20 g、山茱萸10 g、茯苓10 g、泽泻10 g、丹皮15 g、夏枯草20 g、蝉蜕10 g、柴胡10 g、黄连10 g、砂仁(冲)6 g、怀牛膝10 g,用药一周,患者症状消失。
按:《灵枢middot;邪客》:“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暝不卧出者,何气使然?……今厥气客于五藏六府,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桥陷;不得入阴,阴虚,故目不瞑。”方中以六味地黄汤养阴,酌加砂仁,牛膝化湿醒脾,引热下行,则阳入于阴,其卧立至。
4 咳嗽
苏某,女,62岁,于2012年10月5日就诊,主诉咳嗽,咽痒一月。现症:患者咳嗽,干咳无痰,伴咽痒痛,舌红少苔,脉弦滑。辩证:阴虚咳嗽。
处方:生地15 g、山药15 g、山茱萸10 g、茯苓10 g、泽泻10 g、丹皮15 g、鱼腥草20 g、蝉蜕10 g、枇杷叶10 g、桔梗10 g、炙甘草6 g。服药二剂,病愈。
按:《医学三字经middot;咳嗽》:“《内经》云:lsquo;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rsquo;然肺为气之主,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病不离于肺也。”故治疗咳嗽亦应:“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于肺。”六味地黄汤补肝肾脾之阴,并通过:“滋水涵木,培土生金”间接作用于肺。再加鱼腥草、桔梗、蝉蜕、枇杷叶等疏风清热宣降肺气,则整体与局部兼顾,疗效明显。
5 腰疼
杜某,女,38岁,于2013年1月5日就诊。主诉:腰疼二月余,现症:患者腰疼,弯腰,咳嗽加重,伴小便黄,口干苦,舌红少苔,脉弦而稍紧。腰椎CT示:L3-4、L4-5椎间盘膨出。
处方:生地15 g、山药15 g、山茱萸10 g、茯苓10 g、泽泻10 g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