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体会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关于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体会
刘东东
(空军杭州航空医学鉴定中心 310007)
【摘要】分析影响内镜消毒效果的因素, 采取有效措施, 做好内镜消毒工作, 防止医院感染。
【关键词】内镜 清洗消毒技术 操作规范
【中图分类号】R47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1-0366-02
内镜是近代医学史中一种重复性使用的精密检查器械,随着内镜检查的广泛应用和内镜治疗的不断开展,检查例数猛增。如果清洗消毒不彻底,将导致医源性感染。由此引发了医务人员以及政府管理部门对胃镜的清洗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的高度重视。
胃镜污染的微生物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肝炎病毒、幽门螺杆菌以及分枝杆菌等。在内镜操作中患者的粘液、血液等组织附着在内镜表面以及管道中,造成胃镜表面发黄、结晶、喷嘴堵塞等,导致消毒效果不合格。我院采用五槽法:
清洗 1例患者检查后,应立即用纱布擦去胃镜外表面污物,放入清洗槽,在流动水下用纱布擦洗镜身,取下活检阀门, 吸引器送气按钮, 用清洗毛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吸引器管道,洗刷时两头见刷头;同时将操作部位清洗干净,取下各按钮、安装全管道灌洗器,在清洗槽中浸泡冲洗2min。清洗纱布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使用后一用一消毒。
酶洗 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100ml稀释于第二个槽内,将含酶洗液吸入活检孔道,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附件及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多酶洗液浸泡3~5min,放入第三个槽中,用大量清水冲洗干净后置于第四个槽中。
消毒 采用酸化水加盖浸泡消毒。胃镜和附件浸泡10min。
冲洗 内镜消毒后更换手套,将内镜置入冲洗槽,流动水下用纱布清洗内镜的外表面,反复抽吸清水冲洗各孔道。将胃镜放入工作台上,用消毒后的干毛巾擦干内镜外表面,将各孔道的水分用气枪吹干,安好清洗消毒后的按钮。
其他 注水瓶和连接管采用5%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0min消毒,消毒后用无菌水冲尽残留消毒液,干燥后备用。注水瓶内的无菌水每天更换;灭菌后的附件按无菌物品存放;储镜柜每周清洁消毒1次;每天诊疗工作结束后,用75%乙醇将内镜及管道冲洗,干燥后存放柜内,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后浸泡5%有效氯消毒剂30min;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清洗后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每天诊疗工作前对内镜再次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20min,冲洗干燥后备用。每天保持环境清洁,工作结束后进行清扫和终末消毒,空气消毒采用紫外线照射40min/d。
加强职业防护 内镜医务人员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在诊疗清洗消毒时,除穿工作服,还应穿防渗透围裙、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橡胶手套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区域与检查区域分开,保证消毒区域通风良好。实行标准预防,要把所有被检者都看作是感染源,每例患者检查后的器械都要充分清洗,彻底消毒。
加强内镜质量控制与管理 坚持日常监督与定期监测相结合,完善各种监督监测措施。每天定时用化学试纸监测酸化水和含氯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及时更换不合格的消毒液,以确保有效消毒浓度,并做好记录。由感染管理科对消毒后的内镜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登记,内镜室每月进行一次空气采样监测。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lt;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规范操作程序使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轨道,内镜???洗消毒或灭菌操作程序的严格执行,提高了消毒质量。
我院通过采取以上有效措施,切实落实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提高了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和诊疗安全。内镜的清洗、消毒、灭菌是极其重要的,如不严格执行可引起某些疾病的交叉感染。实验证明,内镜检查是医源性感染的潜在因素,据报道,内镜检查引起的感染率约为0.8%,故加强内镜消毒与管理对于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尤为重要。在内镜诊疗过程中,必须强化职业道德,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切实地做好清洗消毒工作。内镜的洗消问题始终是值得广大内镜工作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今后将不断强化此项工作,以预防和杜绝由内镜诊疗所造成的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姚伟,邢玉斌,贾宁.内镜清洗消毒的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5):564-565.
[2]朱会英,曹洪涛,阮晓红,等.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化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3):307-309.
[3]沈元,王荷生,孙燕萍.无锡市医院内镜清洗消毒管理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53-55.
[4]张瑞明,程新莉,钱志云.多酶清洗剂去热原效果的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