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金华道情”》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讲讲“金华道情”》课件

看了金华道情的资料和图片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请小组讨论,然 后在交流。 视频世界 看了视频以后,请几位同学回答以下问题: 你想说什么?有什么感想? 你认为金华道情是怎样的一种民间艺术? 下面这段《节气歌》,生动反映了“金华道情”演唱内容与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特点: 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 惊蛰竹笋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白毛尖。 立夏桑籽像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芒种玉簪开庭前,夏至栗花若白练。 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芙蓉笑开颜。 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寒露菜苗绿田间,霜降芦花飘溪边。 李东报喜献三牲,小雪鹅毛飞满天。 大雪寒梅迎春开,冬至瑞雪兆丰年。 小寒游子忽乡归,大寒年底思团圆。 浙江五大曲种 杭州小锣书 金华道情 温州鼓词 宁波走书 绍兴莲花落 没错!这就是金华道情! 浙江曲艺舞台绚丽多彩。在浙江中部的金华大地,无论你走到哪个地方,无论你走到那个县区,无论你走在乡村还是城市,几乎到处都可以听到“吉彭、吉彭、吉吉彭”的道情声,到处都可以听到雅俗共赏的道情唱调。 笞板 油鼓筒 右手拍鼓筒 左手打笞板 一般使用长约1米、直径6.6厘米的竹筒一支,把中间的竹节掏通,在其一端蒙上猪护心油皮(现用小肠皮)即成;伴奏的碰铃绑缚在两块长约1.7米的竹片子末端 发出“吉彭 吉彭”的声音 你知道什么是金华道情吗? 让我们阅读提供的资料,认识金华道情吧! 其故事都源于金华民众的生活经历,取材于发生在金华的社会新闻 2008年6月,金华道情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百姓爱听金华道情,爱的是乡音乡韵,唱道情用的是本地方言土话,“阿郎金华人”,“我代兰溪人”,“咱郎义乌侬”,“自郎东阳侬”;在金华唱金华话,到义乌说义乌话,东阳艺人唱的是东阳话,听来特别亲切 “金华道情”的表演形式简单朴素,很合适深入群众。最早的“金华道情”常常是一个人表演,充当多个角色,是一种坐唱式的单档说唱艺术。艺人唱一段加几句说表,配上简单的动作,即所谓艺人一台戏,演文演武我自己。伴奏乐器极为简单,仅一个情筒和两块竹板。 “金华道情”的演唱内容贴近生活,很容易打动群众。它的唱词大多以说唱地方新闻为主,所以又叫“唱新闻”、“劝世文”。老百姓劳动之余,听听发生在身边的种种故事,想想因此生发的情感共鸣,当然有一种遇见“知音”的亲切。 道情是我国曲艺的一个类别。渊源于唐代的《承天》《九真》等道曲。关于“道情”的起源,老百姓中有着许多生动有趣的传说,比如有的说来自仙歌,八仙过海的神话中有位张果老,不就是“倒骑毛驴,肩背渔鼓”的形象吗?有的说是道教的歌谣,是传道的人宣传教义以及募捐化缘的工具。 “金华道情”的历史悠久。据考证,明清时“道情”就已经在金华各县广为流传了,金华、义乌、浦江、东阳、武义、兰溪等地因语言稍有不同,又形成了不同风格和以地方为名为名称的道情,但表演形式还是一样的。 现在,金华道情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道情? 倒骑毛驴 肩背渔鼓 “金华道情” 正是这样一种民间曲艺,在现代艺术、现代生活的冲击下将曲终人散,将飞快地从我们眼前消失。   道情源于唐代宫廷音乐,南宋时始制作情筒简板作演唱的伴奏。元代散传各地后演唱形式也不相同,郑板桥曾创作散曲型《道情十首》供人演唱。道情于明末传入金华后,在婺wu地生根演化并定型,其后流传金华八县和衢州、丽水及赣(gàn)东、闽西北一些山乡。   清代初年,金华已有艺人将明崇祯三年(1630)发生在竹马馆向家园的一桩传奇命案编成《悔亲记》传唱。至清道光至光绪年期间,金华道情较为兴旺,如金华城区名艺人玉栋唱的《悔亲记》、《钓鱼记》、《七头记》、《双珠花》、《皇凉伞》等,自道光、同治、咸丰到光绪年间,久唱不衰。   光绪后期,玉栋徒弟邢兆兰曾在金华县衙做过代理师爷,熟悉衙门升堂理案及刑案案例,他学唱道情后,就把发生在当地的传奇公案编成《尼姑记》、《金镯记》、《胡牌记》、《柯柳记》、《贩士记》等等传唱。 在这前后,金华不少艺人以衙门案件、社会新闻,民间重大事件编成道情演唱,如发生在金华城里默相巷的《阴阳堂》、发生在金华城南五里牌楼的《双情义》、府上街的《七头记》、莲花井的《双狮子》、游宅街的《尼姑记》、汤溪的《烧山记》,以及明代发生在罗埠的《金凤冠》等等。仅金华城区及周边乡村的就有40多本,包括金华八县的有近100个曲目。 这些道情曲目经过一代又一代民间艺人在传唱中不断加工完善,情节曲折、起伏跌宕,人物个性鲜明,语言丰富多彩, 如《双珠花》中形容女主人公王凤英的漂亮,王凤英走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