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附子汤
六、附子汤 主讲:陈建 方药煎服 【方药】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芍药三两 【煎服】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 文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宜灸之,附子汤主之。(304)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305) 方 解 炮附子─扶真阳之虚,温经散寒而镇痛。 人参─大补元气以除虚,参附相伍,峻补元气, 回生气之源。 茯苓、白术─健脾除湿,利于阳气宣通。 芍药─制术附之温燥而护阴,和营血而通痹止痛。 功效主治 【功效】温补肾阳,祛除寒湿 【主治】少阴阳虚,寒湿凝滞骨节 之证 主症:背恶寒,四肢冷,身体骨节疼痛,口中 和,舌质淡,苔白滑,脉沉。 副症:或见灰黑滑薄苔,脉微。 (一)腰脊痉痛案 医案 一僧,36岁。请予诊治。曰:贫道二十年前曾患淋浊二、三年,愈后诸证杂出,既而腰以下冷,如在冰雪中,虽盛夏必重絮衣复其上,每发时,心腹疠痛,不可近手,腰脊痉痛,不得反侧,甚则不能息,又忽忽少气,终夜卧不安席,大抵每夜必发,且自幼有痔漏,每遇寒气乃发,自初患至今,经十四年。予诊之,心下悸而痞鞭,腹皮拘挛。乃饮以附子汤及平水丸,时时以紫圆攻之,‘服之半岁许,诸证全缪。(《古方便览》) (二)两脚疼痛案 医案 一男子,两脚疼痛,不得屈伸,手足寒,腹拘挛,食频减,羸瘦尤甚,时时下痔血二、三升,他无所。先生令服附子汤,疼痛退,拘挛缓,食亦进,能行步。唯余痔血,乃投黄连解毒散而止。(《成绩录》) (三)脾肾虚寒案 医案 俞长荣医案:陈某,男,30岁。初受外感,咳嗽,愈后但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微怕冷,偶感四肢腰背痠痛。自认为病后元气未复,未即就医治疗。拖延十余日,天天如是,甚感不适,始来就诊。脉象沉细,面色苍白,舌滑无苔。此乃脾肾虚寒,中阳衰馁,治当温补中宫,振奋阳气,附子汤主之。处方; 炮附子9克,白术12克,横纹潞9克,杭芍(酒炒)6克,茯苓9克,水煎服。服1剂后,诸症略有镬减,次日复诊,嘱按原方续服2剂。过数日,于途中遇见,病者愉快告云:前后服药3剂,诸症悉愈,现已下田耕种。 (四)胸痹(高血压心脏病)案 医案 唐某某,男,51岁,1980年6月24日入院治疗。平素伏案少动,经常熬夜,长期失眠。血压持续在190-170/120-100毫米汞柱之间。1979年冬季以来,常阵发心前区刺痛。1980年5月20日,因劳累过度,情志不舒,骤发胸背剧痛,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手足青紫,处于昏迷状态。急送某院诊以心肌梗塞,经吸氧,输液等抢救措施!}日后脱险。但仍神志模糊,稍一劳累,心绞痛即发作,于1980年6月24日,入我院住院用中药治疗。先后用活血化疲、祛湿化痰、育阴潜阳等法治之,症状时轻时重。 (四)胸痹(高血压心脏病)案 医案 6月26日突发心绞痛,证见:面色青黄,剧痛难忍,背冷恶寒,汗出不止,四肢发凉,指端青紫,舌淡苔白多津,脉沉细。证属阴寒内盛,胸阳不振,尤以背恶寒症状突出,思仲景“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附子汤主之。”以附子汤加味。处方: 红参、炮附子各10克,白术、川芎各15克,白芍、茯苓、薤白各30克,急煎频服。 服药须臾,汗止,精神好转,疼痛减轻。2剂后背冷减轻,疼痛消失。以上方继服40剂,心绞痛未再发作,背冷消失,血压稳定在150-140/100-90毫米汞柱之间,能上班工作。 (五)心悸案 医案 高某某,女,48岁,1980年5月诊。心悸、心胸不舒数月易疲乏经中西药治疗罔效。今见心悸、心胸憋闷,自汗出、动则甚,时寒时热,颜面青紫,唇舌紫黯,苔薄白,脉沉细而弦,肢微冷。治以温阳补气为法,用: 附片20克(先煮)、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获菩15克,白芍10克,桂枝6克,丹参20克,牡蛎20克,水煎服。2剂后症状大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