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验-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血液检验-1

;;一、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 ,RBC ) 和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测定;RBC参考值 Hb参考值: 男性:4.0~5.5 ×1012/L 120~160g/L 女性:3.5~5.0 ×1012/L 110~150g/L 新生儿:6.0~7.0 ×1012/L 170~200g/L 婴儿: 4.0~4.3 ×1012/L 110~120g/L 儿童:4.0~4.5 ×1012/L 120~140g/L ;思考: 1、为何男性RBC比女性高? ;RBC增多的生理变化 胎儿、新生儿、高原居民; 剧烈运动和劳动、情绪激动时一过性增多等。;RBC减少的生理变化;15岁~40岁最明显;病理性变化 1、增多:指单位容积血液中RBC和Hb高于正常值高限。 相对性增多:血液浓缩,严重吐泻 绝对增多 继发性增多:缺氧刺激EPO代偿性增加,肺气肿,肺心病等。 原发性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EPO增加,肾癌,肝细胞癌,肾上腺皮质腺瘤等。;2、减少 贫血(anemia):单位容积血液中RBC和Hb低于正常值低限。 贫血程度分级: 轻度: 男性Hb<120g/L,女性<110g/L 中度:Hb<90g/L 重度:Hb<60g/L 极重度:Hb≤30g/L 当RBC<1.5×1012/L时,应考虑输血. ;(二) 红细胞形态检查;病理情况外周血中常见的红细胞形态异常有以下几种 ;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增生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等;2、形态异常 (1)球形细胞 (spherocyte) (2)椭圆形细胞 (elliptocyte,oval cell) (3)口形细胞(stomatocyte) (4)靶形细胞(target cell) (5)镰形细胞(sickle cell) (6)泪滴形细胞 ( teardrop cell) (7)棘细胞 (spur cell) (8)裂细胞 (schistocyte) (9)红细胞缗钱状形成(rouleaux formation);;;;;;;;;3、染色反应的异常 (1)低色素性 :见于缺铁性、海洋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2)高色素性: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球形细胞亦呈高色素性. (3)嗜多色性 :见于增生性贫血如溶贫。;;高色素性;嗜多色性 ; 5、 结构异常 (1)嗜碱性点彩 :慢性重金属中毒的辅助诊断指标。 (2) Howell-Jolly小体 (3) Cabot环 (4)有核红细胞;Howell-Jolly小体;;二、白细胞参数检测 分类包括: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ia,B) 单核细胞(monocyte,M) 淋巴细胞(lymphocyte,L);(三)白细胞参数检测 粒细胞的发育过程:;;白细胞总数的变化主要受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响;(1)N生理性增高 年龄和个体差异:新生儿~2岁较成人高 日间波动:午后高于清晨 妊娠中后期及分娩时升高 其他:剧烈运动、疼痛、饱餐、高温、严寒升高—暂时性升高;病理变化 1)增多: 成人>10×109/L 新生儿>20×109/L 2岁以内>12×109/L 机制取决于: 骨髓生成和释放白细胞入血的速度 外周血边缘池和循环池白细胞的比例 白细胞离开血液的速度 上述因素共同存在;WBC增多见于: 1)急性感染或化脓性炎症:最常见原因 2)急性中毒:化学药物、生物毒素、 代谢性中毒 3)急性大出血:1-2h内迅速上升,早期内出血诊断指标 4)严重组织损伤或急性溶血:严重外伤、烧伤、大手术及AMI(12-36h内),急性溶血以分叶核为主。 5)白血病及恶性肿瘤:急、慢粒;恶性肿瘤晚期;N减少: WBC 4×109/L=白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1.5×109/L=粒细胞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0.5×109/L=粒细胞缺乏症:患者有高度易感染性;N减少机制: 生成障碍或无效造血 破坏或消耗过多 分布异常:循环池细胞移入边缘池增多 上述因素共同存在;WBC减少见于: 感染: 一般为病毒感染(感染类常见原因) 某些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伤寒、副伤寒 某些原虫感染:疟疾、黑热病等。;WBC减少见于: 血液系统疾病:AA、MegA、MDS、粒细胞缺乏症等。 同时伴RBC和或PLT的减少。 慢性理化损伤:药物、化学物质、放射线等。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脾亢等。 免疫性破坏增加:SLE、药物性免疫等 。;(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失血及急性溶血反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