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贫血总论、IDA.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造血贫血总论、IDA

造血系统疾病概述、 贫血总论、缺铁性贫血 ;;问题 (一)有无贫血? (二)贫血属于何种类型? (三)引起贫血的病因是什么? 此病例的缺铁病因是早产和单纯母乳喂养。 (四)为明确诊断,进一步应做哪些检查? 1.外周血红细胞形态学检查 观察红细胞形态,有无红细胞体积小,中央淡染区扩大。 2.骨髓检查 骨髓检查目的:观察有无红细胞胞浆发育落后于胞核现象,排除其它相关血液系统疾病。 3.铁代谢检查:; 一.造血系统的组成★ 血液、骨髓、胸腺、肝、脾、淋巴结及分布于全身各处的淋巴和单核-巨噬细胞组织。 血液的组成: 有形成分(45%) 白细胞 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红细胞         血小板 无形成分(55%) 白蛋白、球蛋白、凝血因子、水、电解质等 (血浆);二、血细胞的生成 1、生成的地方:造血器官(骨髓、肝、脾、淋巴结) 2、血细胞的起源: 造血干细胞(Hemapoietic stem cell,HSC):自我复制、多向分化 造血干细胞──造血祖细胞──原始细胞 HSC识别:根据HSC表面抗原的特征 髓系祖细胞 —— CD34、 CD33 等 淋巴系祖细胞—— CD34、CD38、HLA-DR等 CD34+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的1% HSC的表型为CD34+、CD33-、CD38-、HLA-DR-、Lin-。 骨髓造血微环境:基质细胞、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组成。;所谓自我更新能力是指一个造血干细胞受细胞因子刺激分裂产生2个子细胞,其中一个子细胞继续保持原有特性即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另一个进入增殖池,进行定向分化,如分化为红细胞或白细胞等。利用造血干细胞的这种特性,以及骨髓的超级代偿能力,将干细胞提取分离,治疗各种疾病,使得病员恢复造血和重建免疫,即临床称为造血干细胞移植。;3、出生后骨髓造血的变化 胚胎及胎儿造血期:卵黄囊(胚外中胚层)、肝脾(6个月前) 骨髓(6个月后)   出生后造血期:全身骨髓造血活跃;随年龄的增加,呈“向心性” 造血,胸骨、肋骨、脊椎骨造血最活跃。 髓外造血:应激时肝脾等恢复造血的现象;三、血液系统疾病的分类   原发于造血系统疾病(白血病)和有明显血液系统表现的其他疾病。 常表现为血细胞成份质和量的改变及/或出凝血机制的障碍。 (见下表) ; 量 质 红细胞疾病 贫血 RBC 遗球 RBC增多症 Hb病 白细胞疾病 WBC 粒缺 惰性白细胞综合症 白血病、淋巴瘤、MM WBC 过敏反应 感染炎症 出血性疾病 血小板 ITP PLT无力症 血管壁 过敏性紫癜 凝血功能障碍 血友病、DIC、血中抗凝物质过多 其他 脾功能亢进、骨髓纤维化等;1、临床表现: 贫血、出血、感染、黄疸、 浸润症状(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 2、特点:病种多、与它科疾病有相似之处、 缺乏特异性、学科的发展依赖于实验室 3. 年轻而飞速发展的学科 1)是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2)生化、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发展促进了 血液学的进展,已成为对整个医学科学有重大影响的学科。 ;16世纪末~17世纪初 显微镜发明为血细胞的发现创造了前提条件; 17世纪中期 观察了蛙、小鼠、人的红细胞; 1749年?????????????????????????? Senac等观察了白细胞; 1842年?????????????????????????? Donne等发现了血小板; 19世纪中期以后开始了近代血液学初期阶段,即形态血液学的阶段: 1)血细胞的计数方法 2)1868年Neumann、Bizzoero证明红细胞来源于骨髓中有核细胞; 3)1880年Ehrlich发明了血细胞染色法。 1900年,Landstei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