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平流层化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9章 平流层化学

* 第九章 平流层化学 第一节 臭氧层 臭氧为地球大气中的一种微量气体组分。 太阳光谱分布 臭氧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20~25km范围内, 主要由臭氧生成和破坏的光化学平衡决定。 往上,氧分子分解速度较大,但大气密度小,相应氧分子浓度低; 往下,氧分子分解速率很小,对流层中臭氧浓度也很低。 臭氧的生成和破坏: O2+hv(λ240nm)→O+O O2+O+M →O3+M O3+hv(λ290nm)→O2+O O3+O →2O2 O+O+M →O2+M 大气臭氧总量的分布 大气中臭氧总量是指某地区单位面积上空整层大气柱中所含的臭氧总量。这个臭氧总量通常是用厚度(厘米)来表示, 定义:假设整层大气柱中所含的全部臭氧集中起来形成一个纯臭氧层,在标准状况下(即一个大气压,温度为15℃),这个纯臭氧层的厚度即为大气臭氧总量的单位,其基本单位是“大气厘米”。 陶普生单位(Du):1Du相当于10-3大气厘米。 其它质量单位:混合比和质量浓度 臭氧层破坏的后果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对陆生植物的影响 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对生物化学循环的影响 对材料的影响 对对流层大气组成及空气质量的影响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DNA改变,免疫机制减退 麻疹、水痘、疱疹、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 皮肤癌   基底细胞癌、 鳞状皮肤癌 恶性黑色素瘤 白内障 1%臭氧层的减少,将增加1-1.5万白内障 臭氧层破坏的后果 对陆生植物的影响 减少产量-如豆类、瓜类、卷心菜类 改变遗传基因和再生能力 降低品质 对水生物的影响 减少浮游生物 影响海洋食物链 危害鱼、虾等动物的早期发育 对城市环境和建筑材料的影响 光学化学烟雾污染 聚合物材料老化 增加氢氧自由基浓度,增强整个大气的氧化能力, 对温室气体和颗粒物的浓度都造成影响 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人类活动影响平流层臭氧研究 左:Paul Crutzen(荷兰) 中:Mario Molina(墨西哥) 右:F.SheRwood Rowland(美国) 三、平流层化学研究进展 20多年前, Paul Crutzen“第一次把臭氧问题摆在人们的面前”,他指出人类活动释放的少量物质能够损害全球范围的臭氧,把平流层的研究引导上正确的道路。 Mario Molina和 Rowland作了卓越的预测——少量的氯氟烃类能够在平流层以催化的方式耗损大量的臭氧。 经过20多年科学界不断深入的研究,越来越多的事实证实了他们的理论。 1995年,他们共同分享了诺贝尔化学奖。这是有史以来诺贝尔化学奖第一次进入环境化学领域。 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人类活动影响平流层臭氧研究 第二节 平流层的基本化学过程 一、平流层臭氧的生成和清除过程 Chapman机制 2. 催化机制 Chapman机制中清除反应太慢,不足以与生成反应平衡, 存在其它的去处机制。 OH自由基催化循环 NO-NO2催化循环 Cl的催化循环 催化机制: Y有奇氮化合物NOx(NO,NOx) 奇氢化合物HOx(H,HO,HO2) 奇氯(溴)化合物 ClO x(Cl,ClO), BrOx(Br,BrO) 二、平流层中的气相化学 平流层中气相化学的主要化学组分 含氢、含氮、含氯(溴)三大类化合物(三大家族) 每个家族都含有三个基本类型:源分子、自由基和储库(汇)分子 源分子:由地表活动或人为活动排放出来在对流层寿命较长的物质 自由基:源分子在平流层阳光下或与其他物质作用而产生的活性 中间体,是平流层反应的催化剂 储库(汇)分子:自由基与其他物质结合二生成的物质,起到降低 自由基浓度而减弱活性物种对臭氧的破坏作用。 NOx 源: 自由基: 储库分子: HNO3 ClONO2 HO2NO2(HNO4) N2O5 NO,NO2,HNO3极易溶于水,被下沉气流带到对流层,降水去除 高层 低层 2. HOx 源: 化学反应: 储库:HO2NO2,HNO3与NOx互为储库 HOCl: H2O2: 高层 低层 甲烷产生水蒸气,对平流层 化学反应有重要影响。 3. ClOx和BrOx 源: ClOx: 循环: 储库: ClOx 和哈龙类物质 高层 低层 临时储库:HCl,HOCl,ClONO2 BrOx: 循环: 使Brx 成为几个循环中活性最强,最有效破坏O3的物种 第三节 南京臭氧洞及其非均相反应 一、南极臭氧洞的出现 所谓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