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密集型银质针针刺治疗跟痛症32例疗效观察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密集型银质针针刺治疗跟痛症32例疗效观察
李帮权
重庆市忠县中医医院康复科 404300
关键词:银质针;跟痛症;跟骨骨刺
跟痛症是以足跟区疼痛而命名的疾病,是指跟骨结节周围的慢性劳损引起的以疼痛和行走困难为主的病症,常伴有跟骨结节部骨刺形成。本病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及肥胖之人。引起跟痛的病因较多,主要有跟腱止点滑囊炎、跟骨下脂肪垫炎、跖筋膜炎、跟骨骨骺炎、跟骨骨刺等。[1]笔者主要针对跟骨骨刺型跟痛症进行治疗观察。
1 诊断标准
1.1 主诉:足跟跖面疼痛,步行或站立时加重,特别在不平路面行走时加重。
1.2 查体:令助手先用拇指尖按压跟底痛点引出剧痛后保持压力不变,然后检查者用拇指尖按压同侧膝关节髌尖粗面引出剧烈的髌下脂肪垫痛而使跟底压痛立即消失;如上述方法无效,则检查者改用拇指尖分别按压内踝沟(胫骨后肌腱)和外踝后下方总腱鞘(腓骨长短肌腱)引出剧烈的踝痛,就可使跟底的压痛立即消失;如果分别放松髌尖粗面或内外踝的压迫,则跟底的压痛就立即重现。[2]
1.3 X线检查:跟骨底面结节前缘有大小不等的骨刺。
根据以上标准,共收治32例病人,年龄31岁-50岁,平均43岁;男性18人,女性14人;病程1月-2年,平均5月;左侧跟痛者23例,右侧跟痛者9例;符合髌下脂肪垫损害引起者15例,内外踝软组织损害引起者12例,髌下脂肪垫合并内外踝软组织损害引起者5例。
2 治疗方法
2.1 于髌骨下1/2段也就是髌下脂肪垫髌尖粗面的边缘附着处下1厘米部位,作出相应的针距为1厘米和向上开口成弧形的16-20个进针点群(视膝关节皮下脂肪的厚薄而定),用龙胆紫分别点成记号。银质针(采用宣蛰人教授所制直径为1.1毫米的银质针)沿髌骨下缘的进针点自前下方向后上方作斜刺,均沿髌下脂肪垫髌尖粗面附着处为中心刺入直至粗面对侧缘,形成一扇面围刺。[3]
2.2 在内踝后方和下方的内踝沟处,用龙胆紫沿胫骨后肌腱腱鞘点成一向前开口和针距为1厘米的弧形进针点群的记号,均自上向下和自后向前作腱鞘内斜刺;在腓骨外踝后下方的总腱鞘部,用龙胆紫点???一向前开口和针距为1厘米的弧形进针点群的记号,也自上向下和自后向前作腱鞘内斜刺。
[4]
以上针刺完成后,于每个针柄处装上自制艾球(直径在2厘米左右)点燃加热,至针完全冷却后出针。每周针刺1次,直到髌下脂肪垫髌尖粗面或内踝沟和外踝后下方总腱鞘的压痛完全消失为止。治疗期间不作其他方法治疗。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1)治愈:疼痛完全消失,行走时无不适感。
(2)好转:久站或行走多时足底部有疼痛不适,但能从事劳动。
(3)无效:症状无改善。
32例患者经治疗1次-5次,平均治疗3次,随访半年观察疗效。痊愈28例,占87.5%;好转3例,占9.4%;无效1例,占3.1%。
4 典型病例
黎XX,男,31岁,农民。3个月前出现左侧足跟疼痛,并逐渐出现行走困难,尤其不敢走不平路面。X线检查见跟骨结节前缘骨刺形成。曾用中药外敷、泡脚、针刀、推拿等治疗,无明显效果。查体见左侧膝关节膝下饱满,髌下脂肪垫髌尖粗面引出剧痛时,跟底压痛消失。患者长期从事采石作业,左膝关节2年前有摔伤史。诊断为“左侧膝关节髌下脂肪垫损害”,按照以上治疗方法,共作3次银质针治疗,患者跟痛症状完全消失,行走正常,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5 讨论
骨刺型跟痛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以往多认为由骨刺压迫引起,治疗方法较多,常针对骨刺进行治疗,有的甚至对骨刺进行切除手术,患者痛苦大,治疗效果更不理想。究其原因,与理论指导错误有关。
长期以来,机械压迫学说占领着统治地位,经常听到医生和病人说是骨质增生甚至是骨刺压迫了神经引起疼痛,但往往通过治疗,患者症状消除了,复查X片见骨质增生或是骨刺依旧没有改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无菌性炎症学说解答了这个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小心磕磕碰碰、感受风寒或久坐久站等会引起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在肌肉附着点处容易形成无菌性炎症,局部刺激引起肌肉痉挛,出现肢体疼痛,这种疼痛可以沿着骨膜进行传导,引起其他部位疼痛,就像跟痛可能不是局部足跟部位的问题,而是由膝关节或踝关节处的软组织病变引起。
诊断准确是治疗疾病的关键,对这种有软组织损害引起的疾病的诊断,主要靠压痛点检查来确定,只有按照上述方法一丝不苟的检查,才能明确诊断。祖国医学要求“治病求本”,所以我们也只有在找到了跟痛症的本来原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到病除,真正为病人解除痛苦。
参考文献:
[1]邵福元,邵华磊.颈肩腰腿痛应用诊疗学.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P1225-1226
[2]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上海:文汇出版社.P381
[3]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专项训练.pdf VIP
- 现代幼儿教师实用英语口语 (10)字母教学.pptx VIP
- 1.2.3多细胞生物教学设计 (表格式)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docx VIP
- 《生物化学》考研查锡良版2025年配套名校考研真题库.pdf VIP
- 110KV升压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pdf VIP
-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探索.docx VIP
- 2025年山东省公安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模拟试卷.docx VIP
- 2025北京师范大学校医院事业编医生岗招聘2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ADA血糖管理指南解读.pptx VIP
- 音乐鉴赏:音乐基础知识PPT教学课件.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