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热凝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38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射频热凝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38例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射频热凝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38例 王玉禄 周凤莲 魏玮 刘欢庆 (山东省威海市中医院疼痛科 264200)   【中图分类号】R45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2-0238-02   由于椎间盘内部结构变化引起的腰痛称为椎间盘源性腰痛。有学者认为沿着后方纤维环的放射性裂隙形成的伴有广泛神经分布血管化肉芽组织条带区,是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产生部位。[1]椎间盘造影、MRI已经成为检查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方法。   自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疼痛科采用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38例,收到很好疗效,报告如下:   1.病历资料   38例病人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40.2岁;腰痛时间6个月-10年,平均4.2年。所有患者表现为慢性、持续性、反复发作性腰痛,均不能久坐,对多种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效果不著。   2.操作方法   患者俯卧于CT检查床,腹部下垫枕,CT扫描定位,标记穿刺进针点、穿刺方向及穿刺深度。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局麻后,取专用射频穿刺针完成责任间盘穿刺,再次CT扫描确定穿刺到位后,植入射频电极,设定温度60℃、70℃、80℃,各射频60S为一个周期,至90℃给予4个周期进行热凝。术后卧床24小时,1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见下图:   3.结果   疗效评估标准:(视觉模拟评分系统)和患者主观满意度分级为评估标准[2]VAS评分术前7.50plusmn;0.30cm,术后6个月2.10plusmn;0.60cm。术前与术后6个月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lt;0.001),患者主观满意度优良率90%。说明治疗效果满意。   4.讨论   4.1射频技术的历史及原理   1931年,Kirscher首次电凝技术治疗三叉神经痛。1953年,Sweet和Mark对电凝技术做了改进,应用300~500KHz的交流电进行射频治疗,大大提高了疗效。1965年是射频技术发展的里程碑,其首次应用于脊髓传导束切断术。1974年,Vetmsto将射频技术应用于脊柱疼痛综合征。   脉冲射频本身不产生热量,因而对细胞形态学、细胞呼吸以及细胞分裂等没有影响,其可能通过离子极化或影响电压门控通道而发挥作用,对细小纤维有特异性。研究表明,外周神经射频后可以引起c-fos 蛋白表达增加。损伤电极和弥散电极之间的电压差,在人体与射频机之间的闭合电路中产生电流,形成电场。电场使损伤电极周围组织中的离子做往返运动,离子在组织中运动的摩擦力产生大量的热,因而,是组织本身产生了热量,而不是穿刺针,组织的热量使损伤电极的温度升高,而电极针尖数毫米以外的组织温度则下降,热凝的面积取决于穿刺针的粗细和针尖裸露部分的长短。   4.2针对椎间盘特点进行射频治疗   射频靶点热凝术将穿刺针直接穿到椎间盘病变部位,热凝后的突出髓核水分丧失、组织变性、体积减小,病人症状得到很快改善。射频靶点热凝术使组织长期稳定变性,其远期效果可靠。对突出物(病变部位)施以射频热凝,使其体积缩小,裂缝封闭;解除或减轻其对脊神经及窦椎神经的压迫、刺激;对神经有热疗效应(消炎、消肿、营养)。突出物变性、凝固、体积收缩、解除对脊神经的压迫或刺激;神经热疗效应:减轻炎症、消除水肿、 营养封闭纤维环裂缝消除致痛的主要原因。   4.3射频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优点   可以根据阻抗判断组织类别。通过电阻抗测试和电刺激定位等电生理测试,医生能够确定针尖与神经的距离,从而避免热凝损伤神经;射频控温热凝器能够准确控制热凝温度,从而使医生能够控制热凝治疗范围;射频靶点热凝治疗椎间盘突出,手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温度可控,可以产生准确定量的热凝能量,温度从低到高,医生在治疗中有充分的时间观察病人的症状变化,及时调整治疗的参数;靶点热凝治疗不伤及正常组织,只毁损致病组织。穿刺针极细,组织损伤小。微创、安全、简单、易于掌握。无手术瘢痕、可重复治疗。   射频技术适合长期慢性疼痛超过3个月,影响正常生活;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患者;椎间隙蜕变2-3级,MRI显示1-2个椎间盘退变,无明确的椎间盘突出或脱出,椎间盘造影显示椎间盘退变,且疼痛诱发试验阳性;[3]诊断性神经阻滞成功者。   总之,射频技术是一种已被临床试验证实的简单、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有着非常显著的疗效。而且此项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领域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Peng B,W uW,Hou S,et al The pathogenes is of discogeni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