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7例晕针患者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17例晕针患者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张群儿 章先锋 章可谓
(浙江省富阳市中医医院 浙江富阳 311400)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3-0308-01
晕针多由于针刺等外界刺激,引起迷走神经反射,使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导致心输出量降低,血压降低,引起暂时性或广泛性的脑血流量减少,从而发生晕厥[1]。临床表现为初感疲倦、头晕,继之恶心、大汗淋漓、面色苍白,重者意识丧失、血压下降甚至休克。我院2013年6月-12月健康人群体检抽血共发生17例晕针患者,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3年健康体检抽血人数共8009例,男性4336例,女性3673例,平均年龄50岁。晕针17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7岁;均空腹,坐位或站位抽血,进针后感头晕、胸闷、心慌、面色苍白、恶心、大汗。经平卧、吸氧,休息后缓解。
2 晕针的相关因素分析
2.1 心理因素 静脉采血发生晕针的主要因素。由于患者害怕见血见针,心理恐惧。情绪紧张,使迷走神经兴奋亢进。
内脏血管扩张,引起心律缓慢。心脏收缩无力,造成大脑供血不足导致血管性晕厥。年轻女性及青壮年疼痛反应较强烈,肌体和精神压力超过心理承受能力时,是最易出现晕针的人群。
2.2 机体状态 当空腹、饥饿、腹泻、身体虚弱时,外界刺激对消化系统影响非常明显,可使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加,胃蠕动加剧,引起短暂的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脑血流量下降造成晕厥。
2.3 体位 坐位或站位抽血时,下肢肌肉及静脉张力低,血液蓄积于下肢,回心血量少,心输出量少,收缩压下降,因而影响了脑部供血,使晕针发生率大于平卧位。
2.4 其他因素 ①时间因素: 排队等待时间较长。由于集体采血,安排的时间比较紧张,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心理焦虑,看到同伴采血时的痛苦表情,甚至听到大喊大叫会更加紧张,导致迷走神经兴奋,内脏血管扩张,大脑供血不足突然晕倒。②抽血空间狭小、空气不流通、人员嘈杂等环境因素;③带钩针具或者型号不适的针头等物理因素;④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生硬等都会使抽血情绪受到影响,容易发生晕针。
3 晕针的护理对策
患者发生晕针反应,应立即停止抽血,拔出针头,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部位。将患者扶到空气流通的地方,采用15deg;~30deg;头高脚低平卧位吸氧;解开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安慰患者放松情绪,可口服温开水或糖水,适当保暖;按压人中穴与合谷穴;严重者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2];通知医生,加强生命体征监测。本组2例患者经上述处理,仍面色苍白,意识模糊、血压<90/60mmHg,给予保暖,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抗休克治疗。留院观察24h后痊愈出院,经随访无不良后果。
4 讨论
晕针为一种血管抑制性晕厥,与短暂性脑部供血不足有关,2~4h可自行恢复。我们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出以下有效的预防措施:1、抽血前做好必要的解释和安慰,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使患者情绪放松;2、穿刺操作熟练正确,动作轻柔,减少反复穿刺,使减轻疼痛刺激;3、敏感的患者应取侧卧位,适当分散患者的注意力;4、冬季要保持室温在25℃以上,科室内整洁,空气流畅;5、老年人或有慢性病的患者,应警惕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6、排好时间,一般不让采血者等待时间超过20 分钟;7、提高护士素质,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经验,是保证护理质量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大年.现代神经内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41-143.
[2]赵亚君,李淑坤.学生集体采血晕针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学(医学专业),2012,11(31):35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