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HBsAg阳性密切接触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效果观察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HBsAg阳性密切接触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效果观察
杜毅
(广西容县罗江中心卫生院 537522)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3-0184-01
本文所指的HBsAg阳性密切接触儿童是指儿童的父母或爷爷奶奶等监护人或亲兄弟姐妹中有HBsAg阳性者并与其有密切接触史的儿童。为了解乙肝对有HBsAg阳性密切接触儿童的危害,在征得儿童父母等监护人同意后,我们对154名HBsAg阴性无免疫史且有HBsAg阳性密切接触史的新生儿和3岁以下儿童进行重组乙肝疫苗(酵母)接种,并随访三年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54名新生儿和3岁以下儿童的父母均为本地人,年龄在20~35岁之间,身体健康。新生儿和3岁以下儿童出生情况均正常,其中男儿14人,女儿140人,接种时均在检测HBsAg后24小时内进行,按0、1、6程序接种,每次注射重组乙肝疫苗(酵母)5mu;g(0.5ml),第7个月检测HBsAg及免疫学指标。接种后三年对抗-HBs阳转者再次检测抗-HBs,以了解抗体维持水平。而对无效者给予再次接种。
2 结果
2.1 概况:接种后第7个月用定性法检测抗-HBs,106人为抗-HBs阳性,7人为弱阳性,41人阴性,抗-HBs阳转率为73.4%(113/154),阴性的41人中34人接受了第2个程序,按种结果26人阳性,1人弱阳性,7人阴性,抗-HBs阳转率79.4%,仍阴性者又有5人接受了第3个程序接种,结果抗-HBs全部阳转。
2.2 不同年龄与抗-HBs阳转率的关系:按年龄<24小时、1~28日、1~11月、1~3岁分组,阳转率分别为91.3%、64.7%、51.2%和50%(P<0.01)。
2.3 人群中危险结构与抗-HBs阳转率的关系:分为父母均为阴性组、单母亲阴性组、单母亲阳性组、父母均为阳性组、非父母监护人阳性者组共5组,阳转率分别为97%、89%、52.1%、43.6%和50%(P<0.01)。
2.4 阳转率与免疫学指标的关系:共对15例有经济条件者进行了观察,在本院进行淋巴细胞比例测定,并到上级大医院测定干扰素水平,结果淋巴细胞比例测定、干扰素水平测定与阳转率无明显关系,而淋转试验抗-HBs阳转者的转换率明显高于未阳转者。
2.5 随访结果:113例抗-HBs阳转者再次检测抗-HBs,结果34人(30.1%)抗-HBs消失,比较不同年龄、不同危险人群中危险结构有显著差异(P<0.05,P<0.01),对消失者给予10mu;g加强一次,结果抗-HBs全部阳转。
3 讨论
应用乙肝疫苗对普通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抗-HBs阳转率可达95%以上,而笔者对有HBsAg阳性危险密切接触史的儿童接种效果显示,阳转率仅为73.4%,明显低于普通人。据文献报道,12月龄以下者抗-HBs阳转率逐渐升高,大于99%,提示阳转与年龄有关,而本文资料显示,有接触HBsAg阳性者危险因素的人,1~11月组阳转率非常明显下降(64.7%),年龄组明显提前,而此部分人有明显的接触HBsAg阳性者的危险因素,提示,除与年龄有关外,还与接触HBsAg阳性者接触时间长短相关。
本次观察提示干扰素水平对提高阳转率无明显作用,干扰素应当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方面[1]。
当父母均为HBsAg阴性时,阳转率与一般人群无明显差异,当越重要监护人呈阳性(尤其是母亲)时,阳转率就越低。似提示儿童与HBsAg阳性者接触越密切,阳转率就越低。
乙肝疫苗免疫后,抗-HBs可在体内维持数年,5年后抗-HBs消失率为8%~20%。而本组资料显示,3年后消失率即为30.1%,这一比率与年龄,尤其与接触HBsAg阳性者因素相关,似提示随??接触HBsAg阳性者时间的延长,不仅阳转率降低,且产生抗体后消失的亦早。我们的结果还提示,对初免无应答者重复给予第二,甚至第三程序接种,可明显提高抗-HBs阳转率。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对儿童接种乙肝疫苗的时间,应当越早越好,最好在出年后24小时内接种,对有接触HBsAg阳性者危险因素者,更需如此。而对有接触HBsAg阳性者危险因素者,接种无效时,可考虑增加接种次数或加大剂量,直至产生抗-HBs以达到防护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程乾刚 赵海红.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lpha;-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安全性.临床肝胆病杂志.2007,6:54-5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611名新生儿听力筛查状况临床分析.doc
- 61例老年患者术中连续监测ST段变化的临床分析.doc
- 61例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分析.doc
- 6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doc
- 62例慢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用血调查.doc
- 62例脑溢血病人的护理体会.doc
- 632例股骨头坏死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doc
- 63例老年声嘶的病因分析.doc
- 64例改良式的腹壁横行切口剖宫产术临床分析.doc
- 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的应用价值.doc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探讨跨平台兼容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实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信息技术行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研究及政策建议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视角下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利益相关者互动与政策支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土地资源化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师跨学科协作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航空航天3D打印技术对航空器装配工艺的创新与效率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扶贫精准化策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完整性保障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护理情志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追踪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