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史回顾与记述模式的几点反思.PDF
J Chin Med Special Edition (2): 259-274, 2014 259
DOI: 10.3966/101764462014122502014
「藥」與「毒」—本草學「毒」性觀念的歷
史回顧與記述模式的幾點反思
*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博士班,台中,台灣
本草學是受傳統醫學理論指導傳統「藥」學的統稱;中藥的毒性理論是本草學藥性理論的
一部分,與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等性能理論同為學習與臨床用藥的基本原則,在當今
舉世關注中藥毒副作用的壓力之下,是一急待處理的課題;而記述模式則是指撰寫本草學著作
所應用的指導原則。本文認為欲解決此一傳統與現代交融的問題,首先必須回歸到其形成的歷
史背景上作充分的理解與檢討,因此採用歷史回顧的方式的研究方法,對本草學中毒性觀念的
形成、涵括的範疇與合理性等作一統合檢討。透過回顧,發現毒性理論的記述模式,是《神農
本草經》系的本草著作形成主流的結果,其形成是在漢代特有的「生生之具」長生觀念下的產
物,內涵夾雜了藥性、毒副作用、藥材基原、藥材製備及配伍等複雜面相,頗不適合當代以毒
副作用作為毒性定義的認知。由此,本文得出幾點結論:其一,傳統「有故無殞」的藥性作用
部份,應回歸四氣及氣味厚薄的記述。其二,不當的藥材基原部份,應統屬於藥材來源的管控。
其三,透過藥材製備得以減輕或消除毒副作用的部份,應以製備後為基準來作為毒性分級的基
準。其四,屬於特殊體質的不良服藥反應,不應歸屬於毒性的記述。其五,因劑量不宜或服用
方法不當所產生的不良反應,應回歸到相關建議的項目之下。其六,排除以上條件,凡產生臟
性損傷的藥物統歸有毒藥物,仍採毒性分級的概念作分類,分類的標準須有現代毒理的研究為
基礎,嚴格限制使用劑量與適用範圍。如此一來,或有助於重建一既兼顧中藥用藥安全,又能
最大限度發揮中藥優點的現代本草學。
關鍵字:藥、毒、本草學、毒性
毒理研究,這固然有其現代科學的基礎,然而漠
前 言 視指導中藥使用背後的中醫藥理論,不僅未必能
有助傳統中藥使用的合理化,甚或可能扼殺了為
當代中藥學的發展正面臨著兩難的處境;一 數甚眾中藥的臨床價值。另一方面,本草學是傳
方面,隨著中藥毒副作用臨床報導不斷的增加, 統「藥」學的統稱,其藥性理論的記述模式是源
中藥的用藥安全性逐漸受到關注,然而目前的研 自《神農本草經》,透過唐代《新修本草》、宋
究,多是按照現代醫藥的觀點對中藥進行藥理、 代《證類本草》的傳承逐漸形成主流體系;其模
* 聯絡人:蔡忠志,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博士班,40245 台中市南區工學北路86 號 15-2 ,電話:04,電子
郵件信箱:omdatakada@.tw
260 本草學「毒」性觀念的歷史回顧與記述模式的幾點反思
式是在兩千年前歷史上特定的時空背景下所形成 得到一些足供當代本草學修正的基礎。
的。發展至今,儘管本草記述模式頗有可議之處, 在現代藥理學中常把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分
當代醫家還是多選擇以個人經驗或個人解釋的方 為副作用(Side effect )、毒性反應(Toxic react-
式來作為調適的方法,這點相當不利於傳統中藥 ion )、後遺效應(After effect )以及由於體質因素
學回應當代的挑戰。我們認為重建本草學的基本 而發生的特殊反應(Unusual reaction )。而在傳
架構—記述模式,當有助於解決當前難題。特別 統本草「毒」的表述範圍,既包括毒性很大的品
是,台灣蘊藏豐富藥用植物資源,面對中藥藥源、 類,也包括只有一般副作用、不當製備、不當服
價格不穩定困境,開發在地用藥不失為良好途徑; 用法(過量與久服)、錯誤藥材基原、藥物本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发变组出口断路器出现的问题分析及处理.PDF
- 受暴妇女的充权社工复原力训练及督导之整合模式.PDF
- 变压吸附制纯氧过程阀系数的优化控制.PDF
- 变壁厚筒形件辊挤成形数值模拟分析.PDF
- 可热换置嵌入式系统之模组化设计.PDF
- 可用于红外探测器的自组织量子线及其带间和子带间光学跃迁.PDF
- 可编程控制器在水压实验机上的应用及设计.PDF
- 台湾发展大众运输的新选择.PDF
- 台湾地区国际观光旅馆主厨之领导型态及其合适性.PDF
- 台湾地区幼教师与教保员异动倾向之实徵研究整合理论与相关变项之模型初构.PDF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探讨跨平台兼容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实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信息技术行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研究及政策建议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视角下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利益相关者互动与政策支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土地资源化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师跨学科协作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航空航天3D打印技术对航空器装配工艺的创新与效率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扶贫精准化策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完整性保障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护理情志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追踪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