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儿溺水的观察与护理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小儿溺水的观察与护理
赵洪珍1 简永梅2
(1贵州省福泉市第一人民医院 550500;2福泉市城厢镇医院 550599)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2-0254-01
溺水[1-6]直接威胁小儿健康和生存,已成为评价小儿生存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提高小儿的生存水平,促进小儿健康溺水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小儿容易发生溺水,这与小儿的年龄、出生发育特点,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从事的活动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小儿时期对任何事情都感到好奇,但对周围环境缺乏认识,抑制自己的能力不足,加上动作协调性差,容易发生一些意外溺水等。而缺少保护措施。周围环境等都是潜在的危险因素。若出现溺水后,社区、学校、家庭和个人应及时将小儿送医院救治,可挽救小儿身体健康及生命。我院儿科2013年3月——2012年11月,共收治9例溺水小儿,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2012年3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9例小儿溺水的患儿,其中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最小1岁6个月,最大4岁。溺水方式有掉入粪坑1例,废弃工业水池2例,深水塘3例,深沟水3例。均由我院120救护车送入病房。
2 观察与护理
入院后经医护人员立即评估病情,初步做出诊断
2.1 对于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畅通气管,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2.2 对于有心跳、呼吸者,立即撬开口腔,清除口、鼻、咽、气管中的污物、水等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松开患者衣裤,取俯卧、头低足高位,倒出口、鼻、咽、气管内污物积水。遵医嘱给予高流量吸氧,保持有效通气。
2.3 遵医嘱及时对症用药,同时抽血,查临床生化指标,纠正电解质失衡,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
2.4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皮肤、生命体征的变化。
2.5 用热水袋及时保温。
2.6 遵医嘱预防和控制感染,合理选用抗生素。
2.7 加强基础护理,呼吸道分泌物患者应吸痰、翻身、拍背,以利排痰,
2.8 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
2.9 据实,准确,详细地记录抢救过程。
3 结果
掉入粪坑1例小儿,年龄最小1岁6个月,由于路途远,粪坑溺水后2个小时送到医院,住院15天。掉入废弃工业水池2例小儿住院7天。掉入深水塘的3例小儿住院4天。掉入深水沟3例小儿住院3天。9例患儿经全体医护人员及时抢救和医治,精心护理,患儿全部痊愈出院。
4 讨论
医护人员接到溺水患儿,抢救必须争分夺秒。通过对不同患儿的情况采取相对应抢救措施。加强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施救、医护人员与患儿及家长沟通、配合。在医治过程中注意保温,合理用药,预防和控制感染,精心护理,才能确保溺水患儿康复出院。
溺水4—6分钟就会死亡,抢救必须争分夺秒。死亡的原因为缺氧,在当今社会屡见不鲜,越来越受到社会和人们的关注,人淹没于水中,由于呼吸道被水、污泥、杂草等杂质阻塞,喉头、气管发生后射性痉挛。将小儿抬出水面后,应立即清除口、鼻腔内的水、泥及污物,用纱布(手帕)裹着手指将小儿舌头拉出口外,解开衣扣、领口,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抱起小儿的腰部,使其背朝上,头下垂进行倒水,或者抱起小儿双腿,将其腹部放在急救者肩上,快步奔跑,使积水倒出。或急救者半跪位,将小儿的腹部放在急救者腿上,使其头部下垂,并用手平压,背部进??倒水。经初步处理后立即送医院抢救。
小儿在水边做游戏或在水池里玩耍,即使是浅水父母也要时刻陪伴左右,避免让小儿和伙伴在水里打闹而摔倒造成溺水,家长要随时注意改变不安全水域环境,特别是农村,比如屋前屋后有水塘,沟渠等开放性水域,各种水井,沟渠、粪坑、工业废水池或蓄水池的盖子是否盖好。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农全兴,杨莉.儿童溺水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中国公共卫生2006,22(3)363~365.
[2]杨莉,农全兴,李春灵等.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1-14岁儿童死亡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10):16(6)526.
[3]小儿溺水18例临床抢救体会.中国医药导报2009,6(10).
[4]46例小儿溺水患者抢救体会.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4).
[5]21例小儿溺水心肺复苏后的监护护理.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5(2).
[6]小儿溺水的院外急救护理.中外医学研究,2012,10(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