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第三单元备课.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一语文第三单元备课

初一语文第三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诗文多为名家名篇,选材大多与自然有关,有的意境优美,有的富有诗情画意,还有的以洗练的语言或深刻的思想,博大的胸怀见长。 《春》用精炼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江南大地的旖旎春光,表达了对春天的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济南的冬天》准确勾勒出冬天的济南的特点,表达了老舍先生对济南的热爱。《海滨仲夏夜》描绘了夏日海滨优美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热爱。 《秋天》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特有的景色,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奔落的雪原》描绘了举世闻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歌颂了大自然的摄取壮美作者在文中表达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感悟值的我们特别注意。 《古代诗歌五首》需要我们在反复的诵读中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单元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本单元 每篇文章的出处、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特别是朱自清和老舍的相关常识和作品。 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注重品味语言,准确把握景物的特征。 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美的情趣,养成好的语感。 情感与态度: 反复诵读课文,整体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歌颂和赞美之情;培养亲和自然、热爱自然的审美情趣,在大自然中,陶冶美好的情操。 教学设想; 因为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优美的散文和诗歌,所以要加强朗读教学,通过朗读来理解、体味、感悟课文。 本单元的课文虽以景物描写为主题,但每篇又各有其特点,因此,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围绕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重点讲授《春》《济南的冬天》、其余三篇课文结合〈〈同步训练〉〉视为训练材料,让学生在课内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给文章做批注的习惯, 《春》教学建议: 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采用边看、边问、边想、边读、边写。看:看课文,从中发现问题。问:指出问题。想:思考并回答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读:读顺、读流畅,读出感情。写:通过本文的学习,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写片断 《济南的冬天》教学建议: 教学本文,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前一课学了《春》,学生对描写景物运用生动的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所体会。阅读这篇课文,宜引导学生自己理解,并可做些提示:写出了作者的真切感受。通过联想和想像,加深对自然的理解,实现与自然的沟通通过“认养”树木、草地,培养学生与大自然进行对话,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等词语。 2.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1.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2.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揣摩诗歌的清丽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教学方法 1.诵读法。《秋天》绘写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作采用直陈其事的写法,用精辟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意味深长。学习这首诗,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体会三幅画面组合成的流动又整合的诗意氛围。 2.联想想像法。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全诗以“秋”为线,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每一句诗都是一幅诗意的画面,学生通过对意象及组合的想像联想,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录音机及磁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指导诵读全诗,品析诗歌语言,感悟浸蕴着的思想感情,熟读成诵。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提及秋天,我们会自然联想到硕果挂枝、粮仓满溢、农人慰心的笑容。的确,秋天是一个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因为土地是真诚、公允的,“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是秋天用收成证明着播种者的品质;秋天又是宽容博大的,是秋天用慈母般的心肠去孕育勃勃生机的满园春色。现代诗人何其芳以他敏锐的诗心捕捉,绘写出了秋天的风彩,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秋天》,体味动人的秋魄。 二、资料助读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早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留下寂寞和忧郁。 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 三、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教师感情饱满地范读。学生勾画字词并感知语言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