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反射发育

4.觅食反射 检查方法:用手指触摸婴儿的口角或上下唇,可引起婴儿将头转向刺激侧,出现张口寻找乳头动作。 存在时期:0~4个月。 意义:该反射消失提示较严重的病理现象,精神发育迟滞、脑瘫可持续存在。 5.吸吮反射 检查方法:将乳头或手指放入小儿口中,可引起吮吸动作。 存在时期:出生后即出现,2~4个月左右被主动进食取代。 意义:若新生儿期吸吮反射消失或明显减弱,提示脑内病变;若亢进则为饥饿表现。1岁后仍存在提示大脑皮层功能障碍。 6.握持反射 (1)手掌握持反射(palmar grasp reflex): 检查方法:将手指或其它物品从婴儿手掌的尺侧放入并按压,会引起小儿手指屈曲握物的反应。 存在时期:正常小儿在新生儿期出现,2个月开始减弱,4个月消失。 6.握持反射 (2)足底握持反射(plantar grasp reflex) 检查方法:检查者用手指按压小儿足底部的足趾根部,出现足趾的屈曲反应。 存在时期:新生儿期出现,10个月左右在步行开始时逐渐消失。 意义:此反射出生后即出现,逐渐被有意识的握物所替代。肌张力低下不易引出,脑瘫患儿可持续存在,偏瘫患儿双侧不对称,也可一侧持续存在。手握持反射持续存在,会影响小儿主动抓握和前臂的支撑。足握持反射持续存在,会影响小儿站立功能。 握持反射 7.拥抱反射 又称惊吓反射。头背部位置关系突然变化,刺激颈深部的本体感受器,引起上肢变化 检查方法:小儿呈仰卧位,有5种引出的方法。 ①声法:用力敲打床边附近发出声音; ②落法:抬高小儿头部15cm后下落; ③托法:平托起小儿,令头部向后倾斜10°~15°; ④弹足法:用手指轻弹小儿足底; ⑤拉手法:拉小儿双手慢慢抬起,当肩部略微离开床面(头并未离开床面)时,突然松开两手。 7.拥抱反射 阳性反应: 拥抱型:首先出现双上肢的伸展、外展动作,然后再出现屈曲、内收动作,手指呈扇形展开,似拥抱状。 伸展型:两上肢外展伸直,迅速落在床上。 拥抱反射 存在时期: 拥抱型:0~3个月。 伸展型:4~6个月。 意义: 肌张力低下及严重智力障碍患儿难以引出; 早产、低钙、核黄疸、脑瘫等患儿此反射可亢进或延长; 偏瘫患儿左右不对称。 该反射持续存在影响小儿手的主动运动发育、双手中间位发育、手口眼协调发育 8、踏步反射 又称步行反射. 检查方法:扶持小儿腋下呈直立位,使其足底着床后,将小儿前倾,可引起自动迈步动作。 存在时期:0~3个月。 意义: 臀位分娩的新生儿、肌张低下或屈肌张力较高时该反射减弱; 痉挛型脑瘫患儿此反射可亢进并延迟消失。 9.张口反射 又称掌颌反射。 小儿取仰卧位,检查者用两拇指同时按压其两侧的手掌,小儿立即出现张口反应,亢进时一碰小儿双手即出现。 存在时期:0~2个月。 意义:延迟消失提示脑损伤、 脑瘫或智力低下等。 10.侧弯反射 又称躯干内弯反射。 检查者托住小儿的胸腹部使其呈空间的俯悬卧位,然后用指尖沿小儿的脊柱外侧从上向下划动,婴儿出现躯干向刺激侧弯曲。 存在时期:0~6个月。 意义:肌张力低下难以引出 脑瘫患儿或肌张力增高可持续存在 双侧不对称具有临床意义 持续存在影响躯干自主运动,从而影响翻身、坐、站及体位变换。 脑干水平反射是静止的姿势反射。它是肌肉张力的调整反应,而不是能用肉眼观察到的运动反应。全身肌张力随着头部与身体的位置关系变化以及体位变化(兴奋激活前庭系统)而发生变化。 事实上,脑干水平的反射几乎不产生运动,它主要是通过调整肌张力对姿势产生影响,故又将脑干水平的反射称为“调整反射(tuning reflexes)”。 原始/脑干水平反射 脑干水平反射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紧张性迷路反射——仰卧位 紧张性迷路反射——俯卧位 联合反应 阳性支持反射 阴性支持反射 1.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 头部位置变化,颈部肌肉及关节本体感受器受到刺激,引起四肢肌紧张的变化 检查方法:置婴儿于仰卧位,使其头部转向一侧,脸朝向的这一侧的上肢和下肢伸展,另一侧的上肢和下肢屈曲。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 存在时期:0-4个月 意义: 6个月后残存,是重症脑瘫的常见表现之一。该反射持续存在将影响小儿头于正中位、对称性运动、手口眼协调等运动发育。 去大脑强直及锥体外系损伤时亢进,锥体系损伤也可见部分亢进; 2、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检查方法:小儿呈俯悬卧位,使头前屈或背屈。 反应:头前屈时,上肢 屈曲,下肢伸展;头背屈时,上肢伸展,下肢屈曲。 存在时期:0-4个月 意义:同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持续存在影响小儿全身自主伸展与屈曲的发育 3、紧张性迷路反射 又称前庭脊髓反射,由于头部位置及重力方向发生变化时,中耳迷路感受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