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呼吸系统疾病(5年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5年制)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约1500万,其中400万死于急性呼吸道感染,绝大多数为肺炎,2/3是婴儿。呼吸道感染占儿科门诊的60%以上。 ;解剖特点 鼻和鼻窦 1.鼻腔窄,鼻黏膜柔弱且富于血管。 2.鼻腔粘膜与鼻窦粘膜相连续,且鼻窦口相对较大,故急性鼻炎时易发生鼻窦炎。 3.鼻泪管短,瓣膜发育不全。; 咽 淋巴组织丰富,有的聚集成团,有的分散成小簇,在咽部黏膜下有淋巴管互相联系,形成咽淋巴环,是咽部感染的防御屏障。; 1.腺样体:在6~12月时开始发育,位于鼻咽顶与后壁交界,肥大时可堵塞后鼻孔,影响呼吸,成为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重要原因。 ; 3.咽鼓管:年幼儿咽鼓管较宽,短而且直,呈水平位,易引起中耳炎。; 喉 喉腔呈漏斗形,声门以下至环状软骨以上为小儿呼吸道最狭窄处。婴幼儿声门下区组织结构疏松,炎症时易发生水肿,引起喉梗阻。 ; 气管、支气管 1. 气管、支气管短、窄 2. 黏膜嫩, 血管丰富, 软骨柔软 3. 含有丰富的粘膜腺 4. 纤毛功能差 5. 左支气管细长, 右支气管直、短、粗,是气 管的直接延伸,异物易于进入。; 肺 1. 肺泡数量少 2. 弹力纤维发育差 3. 血管丰富, 间质旺盛,肺含血多而含气少,易于感染。 ; 肺门 肺门淋巴结与肺脏其它部位的淋巴结互相联系。肺间质气肿时气体可经过肺门进入纵隔,形成纵隔气肿。 ; 呼吸肌与胸廓 1.婴幼儿胸廓短,呈桶状。 2.肋骨呈水平位,肋间肌欠发达。 3.靠膈肌呼吸,膈呈横位,位置较高。 4.胸腔小,而肺相对较大,肺不能充分扩张,影响通气和换气。 5.胸壁软,易塌陷。 6.呼吸肌中耐疲劳的肌纤维少,易出现呼吸衰竭。; 胸膜及纵隔 1. 胸膜薄,纵隔相对大 2. 周围组织柔软、疏松 易形成纵隔移位;生理特点 不同年龄小儿呼吸次数的平均值 ;小儿时期呼吸动态; 呼吸功能特点 1. 肺活量小, 呼吸功能储备低 2. 潮气量低, 死腔/潮气量大 3. 每分通气量和气体弥散量与成人相近 4. 气道阻力大;呼吸道免疫特点 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 1. 咳嗽反射及纤毛功能差 2. 肺泡巨噬细胞功能不足 3. 辅助性T细胞功能暂时低下 4. 分泌性IgA、IgG低 5. 乳铁蛋白、溶菌酶、干扰素及补体量及活性不足;检查方法;血气分析 1.血氧分压(PO2):婴幼儿平均为9.3kPa(70mmHg),7岁后渐达成人水平,即10.6~13.3kPa(80~100mmHg)。 ;2.二氧化碳分压(PCO2);3.PH值;4.血氧饱和度(SO2);肺脏影像学 1 X线透视和摄片 2 CT、高分辨CT 3 磁共振成像 4 CR、DR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1 直视下活检或刷检 2 支气管肺泡灌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病因;1.病毒; 2.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它不但可引起肺炎,也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3.细菌;(二)诱发因素;二、流行病学;三、病理变化;四、临床表现; 一般类型上感 症状 1.潜伏期 多为2~3天或稍久。 2.局部症状 鼻塞、流涕、喷嚏、干咳、咽部不适和咽痛等,3~4天自然痊愈。 3.全身症状 可有发热、烦躁不安、头痛、全身不适、乏力等,部分患儿可有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和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多为并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所致。 ; 婴幼儿多急性起病,以全身症状为主,局部症状轻,多有发热,体温高达39~40℃,热程2~3天至1周。 年长儿以局部症状为主,全身症状轻,仅轻度发热。; 体征 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有时可见下颌和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肺部听诊正常,肠道病毒感染者可有不同形态的皮疹。; 重症 体温39~40℃或更高,头痛、 频繁咳嗽。 咽部微红,肿胀;扁桃体有白色或脓性分泌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高热惊厥和腹泻。;流行性感冒;两种特殊类型上感;咽-结合膜热;急性扁桃体炎;血象;病程;五、并发症;六、诊断和鉴别诊断;七、治疗;(二)病因治疗 ;(三)对症治疗;(三)并发症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