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意义如何涌现于形式系统——评《计算主义及其理论难题研究》
意义如何涌现于形式系统——评《计算主义及其理论难题研究》
夏永红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X
关注成功!
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 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摘????要:
计算主义是认知科学和心灵哲学中的主流研究纲领, 但在近年来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李建会教授等人合著的《计算主义及其理论难题研究》一书, 通过审理计算主义的历史, 将计算主义的难问题归结为形式系统的意义获取。该书基于侯世达的同构与分层的理论, 提出了一种对意义如何涌现于形式符号系统的新论证。这一思路非常新颖和另类, 也可以启发我们进一步思考人工智能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
计算主义; 形式系统; 意义获取; 侯世达; 哥德尔论证; 中文屋论证;
作者简介:夏永红 (1985-) , 男, 云南临沧人, 哲学博士,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师资博士后, 研究方向为认知与心灵哲学。
收稿日期:2017-02-15
How Does Meaning Emerge from Formal System?——A Review of Computationalism and Its Theoretical Difficulties
XIA Yong-hong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Computationalism, the mainstream research program in cognitive science and philosophy of mind, is facing more and more challenges in recent years. Computationalism and its Theoretical Difficulties, a book written by Professor Li Jianhui and others, through rethinking the history of computationalism,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the central problem of computationalism is the meaning acquisition of formal system. Based on Douglas Hofstadters theory, this book presents a new argument on how meaning emerges from formal symbol system. This novel and alternative idea can inspire us to further examine the design ide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Keyword:
computationalism; formal system; meaning acquisition; Douglas Hofstadter; G9del argument; Chinese house argument;
Received: 2017-02-15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 计算主义曾长期是认知科学和心灵哲学中的主流研究纲领。它的主要观点是, 心灵是一个 (图灵式) 计算系统, 我们的全部 (起码是部分) 心智过程, 诸如推理、决策、问题解决、知觉、语言行为甚至意识过程, 都可以通过计算过程来刻画。但在80年代以后, 由于联结主义、新行为主义、生态进路、动态进路、具身认知和生成认知等新一代认知科学纲领开始兴起, 计算主义在解释意向性、感受质 (qualia) 、现象意识和自由意志等问题时面临着严重的困难, 以及实用主义、现象学等思想传统逐渐介入认知科学中来, 基于图灵机模型的计算主义纲领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在这种境况下, 计算主义作为一个研究纲领, 其难题越积越多, 甚至面临着退化的危险。然而, 计算主义的支持者也在不断地回应这些挑战, 修正既有的观点, 调整辩护策略, 甚至更新对计算的定义, 试图让计算主义的研究纲领恢复活力。由李建会教授等人合著的《计算主义及其理论难题研究》, [1]通过审理计算主义的历史, 直面计算主义的难问题, 最终提出了一个新的辩护方案。我们可以将其视为振兴计算主义纲领的一个最新尝试。
一计算主义的中心难题
要全面罗列出计算主义所面临的全部难题, 很可能会陷入到漫无边际的窘境;而如果要对这些难题做出恰当的类型划分, 更是可能会毫无头绪, 一筹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