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朱显谟对我国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研究的杰出贡献
朱显谟对我国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研究的杰出贡献
史德明
X
关注成功!
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 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朱显谟先生是我国近代土壤学和水土保持科学领域杰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不仅在土壤分类、古土壤、原始成土过程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而且在土壤侵蚀理论和方法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开创性成就, 对提高我国土壤科学、土壤侵蚀研究水平以及推动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朱显谟先生工作照
朱先生是我的恩师, 也是我从事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研究的启蒙老师。他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的学风,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研精神, 永远是科学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1 严谨治学谆谆教导
朱显谟生于1915年, 江苏省崇明县 (现属上海市) 人, 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业化学系。朱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 (现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工作多年, 1958年调至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 (现为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任副所长, 不久升任所长。1954年我来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 (现为南京土壤研究所) 报到一周后, 随着他和几位同志赴陕西省绥德县韭园沟作土壤侵蚀调查, 也是我在他的指导下上的第一堂课。
根据国家“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综合规划”的要求, 1955年中国科学院有关单位组成《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考察队》, 马溶之任队长, 林镕任副队长, 下设地质组、地貌组、土壤组、植物组、水文气象组、农牧组、森林组及经济组等, 朱先生任土壤组组长。在考察队诸多老师的指导下, 我对黄土形成学说、黄土区侵蚀地貌的演变、水土流失的成因、发展规律和发展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朱先生首先将黄土区土壤侵蚀类型划分成片蚀、鳞片状侵蚀、细沟侵蚀、栅状沟侵蚀、切沟侵蚀、悬沟侵蚀以及泻溜、崩塌、滑坡等重力侵蚀。他提出,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过程不仅塑造不同的侵蚀类型, 同时也是改变土地类型的重要原因, 如形成塬、梁、峁、峁坡地、沟坡地和沟条地等。同时形象地用图解表示梁峁坡地上土壤侵蚀的垂直分布规律。
朱先生在考察过程中, 经常会提出考问问题, 从答案中来考核和提高年轻人。记得有一次大家在沟谷中行走时, 他指向沟谷一侧有着明显水平状泥沙堆积层问道:这是怎么形成的?有一位年轻人回答说:这是否是黄土水成说的佐证?朱先生立即纠正道:黄土是风成的, 不是水成的, 但黄土在古代沟谷中沉积后, 由于长期的流水冲蚀和再堆积, 在沟谷中就可以形成这样的泥沙堆积层。后来, 我们在多个较大的沟谷中也常发现有类似的现象。
我们绘制的土壤图或土壤侵蚀图, 他都要认真审查, 发现有问题都必须返工, 甚至到野外复查纠正, 得到他的认可才算完成任务。他对年轻人的学习和工作都有严格的要求, 做到一丝不苟, 发现谁工作没有及时完成或出现差错, 严肃批评毫不留情。所以年轻人都怕他“翘胡子” (发脾气) , 但事后大家都很理解他尊重他, 遵从他的训导, 把事情做得更好。他“翘胡子”是对年轻人的鞭策和鼓励, 大家也习以为常了。
2 锲而不舍力求创新
朱显谟先生常以“死读书不行, 好学是手段, 创新才是目的”的治学真谛教育年轻人, 他这样说了, 也这样做了。上世纪50年代初, 在黄土高原多年土壤调查的基础上, 他根据地学原理和土壤分析数据, 纠正了以前将黄土高原黑垆土、塿土、褐土划分为栗钙土的分类归属问题。在广阔的黄土高原区, 所谓“红色土”原指一个第四纪地层的名词, 朱显谟先生最先发现了“红色土”实际上是含有古土壤的黄土, 从而在地质地层的成因上更正了早先地质学界未予以肯定的红色土是黄土这一重要地质问题。著名地质学家刘东生院士对此有崇高的评价。他说:“这对地质学和我国第四纪地质环境的研究, 特别对于古环境的研究是有重要意义的。从此我国地质学界对黄土中多层古土壤层存在的认识, 在中国地质学增添了一个新的地质单元———生物地球化学产物, 作为古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指标”。此外, 朱先生对黄土颗粒的形成、变化的观察和试验以及对沙漠岩漆的观察和试验, 在我国有其独创性。刘先生特别指出了“岩漆”为始发标志的原始成土过程, 这对土壤形成过程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朱显谟先生在陆地生态系统的发生发展及其地质历史演变过程的研究基础上, 提出“土壤水库”的发生发展及演变是陆地生态系统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动力。他从充分合理利用水资源角度提出了保护和加强“土壤水库建设”, 确保黄土高原的经济和生态系统持续发展, 确保黄河安流无恙。
土壤形成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 根据美国水土保持专家本乃特 (H.H.Bennent) 1939年推算, 在无破坏的自然条件下, 在基岩上大约300~1 200年可以形成2.5cm的土壤层, 即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澳大利亚为子女提供的在职证明范本澳大利亚签证在职证明.pdf VIP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化应用研究.pdf VIP
- 2014年北京市直机关遴选公务员笔试真题.pdf VIP
- 设备安全管理反思报告.docx VIP
- GBT 43871.1-2024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系统 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pdf VIP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doc VIP
- 自来水公司招聘笔试题及答案.doc VIP
- 我国农村居住建筑节能技术研究现状分析.pdf VIP
-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pdf VIP
- 韩国鸡笼山公园东鹤寺建筑空间分析研究.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