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地区农村居住发展及其模式探讨.PDFVIP

苏南地区农村居住发展及其模式探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南地区农村居住发展及其模式探讨

[文章编号]1006-0022(2007)02-0018-04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苏南地区农村居住发展及其模式探讨 □ 曹恒德,王 勇,李广斌 [摘 要]在产业集聚、交通体系演化和农村发展三大主导因素的影响下,苏南地区农村居住 农村地区建设基本上以农民自拆自建为 布局从高度分散走向适度集中有利于推动农业规模化、缓解人地关系矛盾、改善农村生活环 主,广大农村地区缺少指导乡村建设的规 境。根据未来农村人口迁移及其引起的分布变化,苏南地区可采取异地城市社区模式、就地 划,如果任由这种现象蔓延,则无益于社 城市社区模式、“就近并点”乡村社区模式、“迁弃归并”乡村社区模式四种模式来实现农居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鉴于上述背景,本文 点的适度集中,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应注重乡村文化与特色的保护等问题。 [关键词]居住模式;农村;苏南地区 在简要分析苏南地区农村居住特征及其问 题的基础上,从产业集聚、交通体系改进 Rural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and Its Model in Southern Jiangsu/Cao Hengde, 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个方面,深入分 Wang Yong, Li Guangbin 析农村居住发展趋向及其内在的动力机 [Abstrac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three factors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 evolvement of traffic 制,提出农村居住演化的四种模式,并指 system and rural development, etc,the rural residential arrangement pattern in southern Jiangsu has 出在农村居住集中建设过程中亟需关注的 shifted from high disperseto moderate convergence,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promotion of agricul- 几个问题。为配合本研究,我们对常州市 tural scale enlargement,easing of the contradiction betw een man and land and improvement of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etc. Based on the future move of rural population and the change in arrangement 新北区农村居民点(以下简称“农居点”) due to the move, it is possible for southern Jiangsu to realize the goal of moderate convergence of 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 rural residential settlement by adopting the pattern of urban community in a strange land, village 收回288份,有效问卷255份。 community pattern of convergence according to the nearness, and the village community pattern of relocation, discard, and merger. However, it is advisabl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rural culture and features in practical implement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