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心肌梗塞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观察.docVIP

急诊心肌梗塞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急诊心肌梗塞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观察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急诊心肌梗塞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观察 戢运春 余俊 王蓉(通讯作者)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城关镇卫生院 湖北房县 442100)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0-0098-02 【摘要】 目的 观察急诊心肌梗塞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急诊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吸氧、除颤、心肺复苏等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150万U尿激酶静脉滴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1~6h、6~12h冠状动脉再通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梗死后心绞痛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溶栓治疗后1~6h冠脉再通率、6~12h冠脉再通率及总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观察组患者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 应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起效迅速,治疗效果肯定的优点,对逆转心肌梗塞区域,缩小心肌坏死范围效果显著。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 尿激酶 静脉溶栓 心肌梗塞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常见有持续的肩背部或胸骨后疼痛,疼痛较为剧烈,并可见血压降低、出汗、四肢发冷等症状[1]。患者血清心肌酶可出现显著升高,心电图显示心肌出现缺血、损伤及坏死改变,严重者可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2]。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内血栓的形成[3]。因而,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首选方法为溶栓治疗。本文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急诊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28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为(62.3plusmn;8.3)岁。所有患者胸痛持续时间均大于15min,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ge;0.2 mv,II、III、avF导联ST段抬高ge;0.1 mv,含服硝酸甘油症状未见缓解。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心电图特征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gt;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吸氧、除颤、硝酸甘油以及心肺复苏等治疗措施以及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吸氧、除颤、常规给予阿司匹林的基础上给予150万U尿激酶静脉滴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1~6h、6~12h冠状动脉再通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梗死后心绞痛发生情况。 1.3 冠脉再通判断标准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治疗后符合如下两条主要标准或一条主要标准与一条次要标准即为冠状动脉再通。主要标准:①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最明显的导联在溶栓后2h内下降大于50%。②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提早出现(14h),肌酸激酶(CK)峰值提早至 16h以内。次要标准:①胸痛症状在溶栓后2h内基本缓解或消失;②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于溶栓后2h内出现。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lt;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1~6h、6~12h冠状动脉再通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溶栓治疗后1~6h冠脉再通率、6~12h冠脉再通率及总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1~6h、6~12h冠状动脉再通情况比较[例(%)] * 与对照组相比,Plt;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1例(2.5%)患者出现便血,1例(2.5%)患者出现一过性低血压;对照组1例(2.5%)患者出现便血,2例(5.0%)患者出现低血压。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梗死后心绞痛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心肌梗塞后1个月内,7例(17.5%)患者发生心绞痛;对照组患者心肌梗塞后1个月内,15例(37.5%)患者发生心绞痛。观察组患者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