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性腹泻患者病原菌及药敏研究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性腹泻患者病原菌及药敏研究
刘勇 (山东省滕州市中医医院 277500)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8-0026-02
【摘要】 目的 分析小儿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感染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并对检出的细菌按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分离出病原菌总阳性率为19.21%。菌群失调占15.6%。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美洛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次之;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庆大霉素耐药率最低。结论 条件致病菌是迁延性、慢性腹泻病的主要病原菌,应限制抗生素的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可作为小儿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的首选用药,但应注意用药指征。
【关键词】小儿 感染性腹泻 病原菌
【Abstract】 Objective: analysis of children with infectious diarrhea pathogens and their drug resistance, and to guide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Methods: with the infectious diarrhea stool specimens were cultured, and the detection of bacteria by K - B susceptibility test. Results: the total positive rate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solated from 19.21%. Flora 15.6%. The highest rate of ampicillin, mezlocillin, cotrimoxazole resistance rate times; Amikacin, levofloxacin resistance rate is low; the third generation, the fourth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 gentamicin resistance rate. Conclusion: conditional pathogenic bacteria are the main pathogens of persistent, chronic diarrhea disease bacteria, antibiotics should be used to limit. The drug of choice for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cephalosporins as children with bacterial infectious diarrhea, bu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drug indication.
【keyword】 children diarrhea pathogenic bacteria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率明显上升,非致病菌诱发感染性腹泻明显增多。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病(PCDD)的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现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住院的感染性腹泻患者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符合感染性腹泻临床诊断标准[1]的患者203例(均做粪便培养),其中急性腹泻59例,占29.06%,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病144例,占70.94%。后者起病时间2周~6月,且均用过抗生素治疗。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及住院过程中留取新鲜大便于无菌容器内,于2h内做细菌培养。肠道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严格按照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进行。采用WHO推荐改良K-B法对常用15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试剂由湖南长沙天地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此外,另取一份新鲜大便做常规检查,观察是否有白细胞、红细胞、寄生虫等。若大便培养为条件致病菌,需具备以下条件方诊断该菌性肠炎:①有导致该菌感染的诱因,如滥用广谱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等;②不低于2次培养为同一细菌生长;③按药敏试验结果治疗有效。
2 结果
2.1 病原菌分布
203例分离培养出病原菌39例,总阳性率为19.21%。分离出G-杆菌32株,其中致病菌8株,占20.51%,条件致病菌24株,占61.54%;G+球菌为肠球菌7株,占17.95%。致病菌包括致病性大肠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