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静脉穿刺技巧咸阳肿瘤医院PPT
LOGO 静脉穿刺技巧 咸阳肿瘤医院 护理部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给药途径及护理技术操作,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体现了护士的操作技术水平,反映出医院护理质量的好坏,并对治疗效果和医医患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除按正规操作程程序外,认真观察、学习、探讨静脉输液的技巧问题,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也是实行人性化护理的重要内容。? 常用静脉:手部 腕部及手背静脉 常用静脉:上肢 贵要静脉 肘正中静脉 头静脉 常用静脉:下肢 大隐静脉 小隐静脉 足背静脉 血管的选择:滑动静脉 血管特点: 皮下脂肪少缺乏支持,血管在皮下易活动 病员特点: 见于消瘦者及老年病员 注意事项:宜选用锐利的针头,迅速刺入 穿刺法:绷紧上下皮肤,固定血管后行旁刺 部位:手腕部及足踝腕部 血管的选择:硬化静脉 血管特点:血管壁厚而坚硬,有坚实感,弹性小,易活动,很暴露,像铁丝 病员特点: 见于老年人,高血压症及动脉硬化者 注意事项: 宜选用锐利的针头,以利刺入 穿刺法:绷紧皮肤,固定血管,行直刺 部位:手背,足背 血管的选择:普通静脉 注意事项:体质肥胖者皮 肤上表浅静脉走行不明穿刺前需先用手指摸清走行与深浅度 部位:手背部 穿刺法:行直刺或侧刺 血管特点:血管充盈饱满, 富有弹性,易于固定 病员特点:见于体质健壮者 如急性病大病初期 选择血管的技巧:脆弱静脉 血管特点:由于组织细胞退化,间质疏松,因而血管壁脆性大,弹性小,易被刺破 病员特点: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血液性疾病及慢性肾炎等 穿刺法:由血管侧面谨慎而又缓慢的刺入 注意事项:选用细小针尖斜面短的针头,推药时缓慢,以防穿透血管造成漏血或漏药 部位:手背、手指 血管的选择:塌陷静脉 血管特点:不显露,但充盈较好 病员特点:见于失血过多,严重脱水或重危衰竭者 穿刺法:压紧血管上端后向上推动血液,待血管充盈后压紧固定,再穿刺 注意事项:由于血管较难寻找,穿刺时必须耐心认真,必要时穿刺前先行热敷,使血管扩张显露 部位:小臂·手背·足背 血管的选择:水肿静脉 血管特点:不显露,但充盈较好 病员特点; 心、肾疾患病员 注意事项:先给局部加压,使水肿液分散,静脉显出 穿刺法:旁刺或正刺 部位:手背、足背 血管的选择:隐性充盈静脉 血管特点: 深而不显但充盈好,易固定 病员特点:肥胖或女病员 穿刺法:正刺或旁刺 注意事项:进皮肤后由左食指引导右手针刺入血管 部位:手背足背 血管选择技巧 血管选择的正确与否是能否“一针见血”的重要因素。我们通常都会选择柔软、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可临床上常可遇到很多年老体弱及患有慢性病的患者,他们的手足静脉大多细小表浅而且皮下脂肪少、血管活动度大,稍不注意就可能使穿刺失败。所以在穿刺前,一定要仔细查看血管特点,看清血管走向,摸清深浅,而且在进针时宁浅勿深。 1、水肿病人静脉往往不明显,不需要急着扎止血带,我们要沉着、镇静,做到心中有数。先抬高注射部位或肢体,用手指压迫穿刺部位,应按静脉走行的解剖位置,以暂时驱散皮下水分,显露静脉后再行穿刺为好。 2、肥胖病人的静脉皮下脂肪较厚,静脉细、深,要凭感觉触摸血管的走向、深浅、用指尖在穿刺的静脉处掐个压痕,消毒皮肤及右手拇指、食指,边进针边触摸不滑动,摸准后再以30°斜角深进针,回血后将针头稍挑起送入血管内即可成功。 血管选择技巧 血管选择技巧 3、特别消瘦、血管硬化、弹性差,滑动、弯曲的患者 穿刺时止血带距离穿刺部位10~15cm,穿刺者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别固定血管的两端或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针尖直对血管以20°~30°角快速刺入,放平针体再缓慢进入少许,固定针柄。 4、对于血液粘滞度增高的患者 比如严重感染、败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等,选好静脉消毒后再扎止血带,迅速穿刺,见回血后,先打开调节器,再松止血带,调节器的位置要放置低些,以减少回血量,从而减少血栓阻塞针头的机会 5、末梢循环差、脱水、营养不良的患者 这类血管穿刺后回血慢甚至不回血,这时不要着急拔针或再进针,更不能反复挤压输液器,以免液体进入皮下造成局部肿胀。可分离头皮针与输液管的衔接处,如有回血则穿刺成功;另外,一手固定针柄,另一手拇指在穿刺血管的上方离针头2~3cm向针头方向挤压,有回血则穿刺成功。有时凭感觉,我们平时要多细心体会。 6、对于短期输液的患者可选择有弹性、粗直的血管,以在光洁、无瘢痕的皮肤处进针为宜。选择上肢静脉时,尽量选择桡侧血管,因尺侧神经末梢更丰富,痛觉更强。 尽量选择较平坦的位置,这样固定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