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学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职业卫生学习

职业卫生;一、职业卫生概述;二、有害因素的识别;(三)有害因素的分类 ;(2)生产性毒物 a.毒物的来源 b.毒性 c.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2、物理因素 (1)不良气象条件及异常气压 a.产生 b.高温作业对人体的影响 (2)噪声与振动 a.来源 b.对人体的危害;3、生物因素 使人致病的寄生虫、细菌、微生物和病毒。;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①过强的劳动强度。 ②过长的作业时间。 ③不合理的作业方式。 ④设计不合理、不符合人机适应要求的工具、设备。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①自然环境产生的异常气温、气压、湿度、强热辐射及有害气流等。 ②工艺要求的生产环境导致的异常气温、气压、湿度、强热辐射及有害气流等。 ③人工环境产生的不合理光照、通风气流等。 ④不合理的厂房建筑设计和生产布局产生的有害因素。;(四)识别有害因素的基本方法 1、了解物料的物理、化学性质,识别有害物料。 2、分析工艺过程、识别存在或产生有害作用的工序、中间产物。 3、了解设备、工具结构性能及分析其工作状况,识别设备工具产生的有害因素。 4、了解生产环境状况、分析厂房设计、生产布局、设备布置是否合理、识别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5、分析操作方式、作业方式是否合理。 6、分析劳动组织是否合理,识别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五)有害因素对健康的损害: 1、有害因素侵害人体的途径。 (1)有害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a.经呼吸道吸入。 b.皮肤接触吸收。 c .经消化道食入 ②产生有害的作用的能量对人体的侵害主要是照射作用,振动危害是通过人与振动源接触或振动波传播将振动的机械能作用于人体的。 ;2、有害因素对健康的损害及症状 ①神经系统症状 ②心血管系统症状 ③呼吸系统症状 ④消化系统症状 ⑤生殖系统症状;3、有害因素侵害的结果 ①职业特征,但无病理损害 ②体质变弱、抵抗力下降 ③官能性或器质性病、引起职业病 ④死亡 ⑤潜在性损害,致癌或致遗传基因突变 ⑥胎儿损害,流产、畸胎或发育迟缓、功能不全。;4、产生伤害的条件 一是有害因素对人的作用条件(外因),二是人自身的状况(内因)。当进入(或作用)人体的有害因素的总量(剂量)超过了人的耐受限度,健康则会受损。;5、影响耐受力的主要因素 ①年龄 ②性别 ③健康状况 ④营养状况 ⑤遗传缺陷;6、影响危害程度的主要因素 ①有害因素作用人体的剂量 ②体力劳动强度 ③有害因素形态 ④进入人体的途径和作用部位 ⑤有害因素固有的危害性 ⑥有害因素的联合作用 ⑦人对有害因素的耐受能力;三、有害因素的评价 ;(三)评价的标准 1、粉尘、毒物的职业接触限值 (1)最高容许浓度 (2)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2、噪声的职业接触限值 3、应用GBZ2-2002时的注意事项;四、有害因素控制 ;(二)控制的对象——接触浓度与接触时间 1.控制作业环境有害因素的浓度 2.控制直接作用人体的有害因素的浓度 3 .控制接触时间;(三)控制的基本措施 (1)优先运用工程技术措施。 (2)配套卫生保健措施和管理措施。 (3)辅以个人防护措施。 (四)控制的基本对策 (1)消除 (2)减弱 (3)限制;限制形式: ①限制在一个全密闭(屏蔽)的系统。 ②限制在一个半密闭(屏蔽)的系统内, 在系统的开口处将有害因素排走或消除。 ③限制有害因素进入隔离操作室??使室内的有害因素浓度不超标。 ④限制有害因素与人接触(个人防护)。 ⑤限制有害因素与人接触的时间(减少接触时间)。;(五)粉尘、毒物、噪声危害控制与防暑降温 1、工程技术措施 (1)粉尘:改革工艺、湿法作业、密闭尘源、通风除尘 (2)毒物:改革工艺、隔离作业、生产过程密闭、通风净化 ;;复习重点;;辽宁阜新160人集体砷中毒案: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