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 气体放电.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次 气体放电

* * 3.1.1.3 气体放电发展过程 将真空室抽真空致10-1Pa的某一 压力时,接通相距为d的两个电极间 的电源,如图5-33,使电压逐渐上升。 当电压低时,基于宇宙射线及存在于 自然界的极微量放射性物质射线引起 的电离,电路中仅流过与初始电子数 相当的暗电流。随电压增加,当加速 电子能量大到一定值之后,与中性气 体原子(分子)碰撞使之电离,于是 电子数按等比级数迅速增加,形成电 子的繁衍过程,即雪崩式放电过程。 此时,若将原始电离源除去,放电立 即停止:非自持放电过程。若将原始 电离源去掉,放电仍能维持的放电过 程:自持放电过程。 一、由非自持放电过渡到自持放电的条件    α过程:开始由阴极表面发射出一个电子,在电极间电压的作用下, 向阳极加速运动。当电子能量超过一定值之后,使气体原子发生碰撞电离, 后者被电离为一个离子和一个电子。则一个电子变为两个电子。重复这一 过程,即实现电子的繁衍。 电子对气体的体积电离系数α :每一个电子从阴极到阳极繁衍过程中, 单位距离所增加的电子数。 γ过程:离子在阴极位降的作用下,轰击阴极表面,产生γ电子 (二次电子) 正离子的表面电离(二次电子发射)系数:每一个正离子轰击阴极表面 而发射的γ电子的平均数。 γ的大小与阴极材料、离子的种类、电场强度等相关。 以γ为火种,可引发α过程,产生的离子还可以轰击阴极表面继续产生 γ电子。达到一定条件下,即使没有外界因素产生的电子,也能维持放电的 进行,即进入自持放电状态。 非自持放电转为自持放电的条件: 设单位时间从单位阴极表面逸出的电源电子数为n0,相对应的阴极电流密度为j0。又设距阴极为x的平面上每单位面积的电子数为nx。α为电离系数,则每个电子在路程dx上所产生的平均电离次数为αdx,而飞入dx薄层的nx个电子产生的电离次数为 nxαdx,即在dx路程内由nx个电子产生的电子数为 dnx=nxαdx 二、帕邢定律及点燃电压的确定 如图5-37所示,两个平行平板(距离为d)电极上加以直流电压后,在极 间形成均匀电场。其中气体压力为p,若气体和电极材料成分一定,气体 恒温,电极保持冷状态,则击穿电压Uz是p和d的乘积的函数:Uz=Uz(pd), 且Uz有一个极小值Uzmin,对应的有pdk。此为帕邢定律。 可见Uz=Uz(pd)。不同的气体,上述关系不同,如图5-38所示。 气体的最低点燃电压Uzmin(击穿电压Uz)和与之对应的pdk值不仅与气体有关,而且与阴极材料有关,如表5-4 在真空容器中,若无空间电荷,两极间电位分布如图5-39中的OA0所示 成直线分布。 放电后,(在空间产生的正离子和电子的密度差不多?) ,一方面在阴极附近电子尚未被有效加速,因此阴极附近产生的离子数目少;另一方面,由于电子质量小、运动速度大向阳极迁移率大。正离子则相反,质量大,向阴极运动速度 小,所以堆积在阳极附近,这种正的空间电荷效应使两极间电场畸变,相当于使阳极A向阴极K移动,形成等效阳极。两极间电压主要分布在阴极和等效阳极之间,也近似为直线分布,称为阴极位降。如图5-39中的OA1,OA2所示。其中的d1、d2称为阴极位降区宽度。 在气体点燃之前,电场强度E=Uz/d,在Uz作用下使电子得到了足够的能量将气体点燃,进入自持放电阶段。在放电发展过程中,等效阳极逐渐靠近阴极K,即阳极相当由A处移致A1处,再移致A2处。因此, 在阴极K和等效阳极之间的场强增大为E2=Uz/d2。 当气体压力不变时,电子平均自由程λe不变,所 以电子能量eE2λeeEλe。但电子原来具有的能量 eEλe足以使气体电离,产生等效阳极之后降低极 间电压Uz仍可维持放电过程。因此,一旦气体点 燃后,两极间电压Uz将自动沿帕邢曲线降致Uzmin。 此时等效阳极与阴极之间的距离用dk表示。放电便 进入了稳定的正常辉光放电压。Uz是维持正常辉光 放电所需电压。因此,当气体点燃后,极间电压将 出现陡降现象 三、气体放电伏安特性曲线 如图5-40,真空容器中面积为10cm2的平板铜电极,极间距50cm,管中充氩气,气压 p=133Pa。回路中串有可调电压的直流电源和电阻Ra,测出极间伏安特性曲线如图5-41 所示。 接通电源,调节电源电压Ua和电阻Ra,测出极间伏安特性曲线如图5-41所示。图中 AB段表示电压从0逐渐增加时出现非常微弱的电流(10-12A)。这一电流是自然辐照 引起的电子发射或残余带电粒子引起的空间电离产生的。虽然在极间运动的带电粒子 随着极间电压的提高能量也提高,从而可以提高激发、电离几率,使放电电流提高, 但很微弱,也看不到发光现象,此为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