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院前急救和灾难医学.ppt

  1.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院前急救和灾难医学

院前急救和灾难医学 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 费国忠 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全貌 引 言 发展简史 内容 中央卫生部发文 1980年10月--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 1984年6月--医院急诊科室建设的通知; 1986年7月--关于加强急诊抢救和提高应急能力的通知; 1987年---中华医学会急诊学会成立; 1995年4月--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 一、院前急救 定义 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急救。包括公众的自救互救和专业人员的医疗救护。后者又包括受理呼救、现场急救、快速转运和途中医疗监护等。 二、灾难和灾难医学 定义 灾难是指各种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自 然现象和人类行为,它是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的 总和。灾难医学是研究人为或自然灾难与人类生 命和健康的关系,各种灾难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 影响及其规律,并寻求有效的灾前医学准备和灾 后实施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病的科学。 三、院前急救的特点 社会性强; 随机性强; 时间紧急; 流动性强; 急救环境条件差; 病种多而复杂; 智力和体力相结合; 对症处理为主。 四、基本职责 为市民提供日常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 重大灾害性事故(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 国际、国内各类重要会议和重要活动的医 疗急救保障。 重要任务的医疗急救保障服务。 急救知识的普及。 五、功能定位 维持伤病员基本生命体征,减轻病人痛苦,稳定伤病情,防止再损伤,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快速、安全转送病人。 现 状 六、基本构架和模式 现 状 基本构架和模式 现 状 基本构架和模式 现 状 基本构架和模式 现 状 基本构架和模式 本市服务体系 市、郊区(县)二级共11个院前急救医疗机构,共近40多个急救站(点)形成网络 形成了“统一指挥、区域调度、分散布点、就近救护、快速转运”的运行模式 差距和发展趋势 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七、院前急救要素 *通讯 有线通讯系统 上海建立了“120”作为院前医疗急救统一的专用呼救号码 无线通讯系统 全市建立了统一的800兆无线通信网络 GPS卫星定位与GIS电子地图系统 计算机信息系统 “120”呼救电话、呼救地址的自动显示系统 计算机信息系统 呼救信息自动登录、排序及受理电话录音系统 *救护车辆 目前全市专门用于院前医疗急救的救护车 辆近200辆 。 根据急救对象的不同病情,划分为急救型 与普通型两种,配置不同的急救装备 。 .要求 快速、安全是对急救运输的基本要求,其他还有舒适、平稳等。 救护车应具备加速、制动性能好,避震、稳定性能好,密闭性能好,空调好,省油等要求。救护车车队要保持90%的完好率。 * 医疗设备 普通型救护车配备有: 氧气袋 、氧气瓶 、麻醉喉镜 、简易呼吸器 、吸引器 、血氧饱和度仪、12导联心电图机、快速血糖仪 、颈托 、负压式骨折固定垫 、软担架 、普通担架车 监护型救护车还配备有: 自动呼吸器 、心电监护除颤器 、铲式担架 、升降担架车 *救护人员 基本条件 要求大专或本科,有执业医师证书,热爱本职。男性为主,身强力壮,反应敏捷,良好医德。 医术全面 掌握的基本理论。BLS徒手心肺复苏术、心电监护、除颤、起搏术、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吸引、供氧术、催吐术、静脉输液、注射术、接生术、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技术。 规范诊治 标准化的规范诊治不仅有利于提高急救质量,对解决医疗纠纷也有重大意义。 * 合理的分站布局 市区有24个救护站点,急救反应时间平均为10分钟。先进国家的大中城市平均急救反应时间约5分钟。 *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 上海市民自救互救知识十分匮乏! 万人调查结果(中国急救医1997,17(4):51) 对“120”电话知晓率:55%; 知道昏迷需通畅气道者占18%; 搬运高空坠落伤正确率占48%; 对煤气中毒、触电、溺水现场急救错误回答为8% 人群中接受过CPR培训者占5%。 结论:大力普及急救知识,才能提高院前急救水平! 急救中心和高校合作普及急救知识 1995年起,上海市急救中心与同济大学合作,率先在大学生中普及和防灾和急救知识,深受师生欢迎。 目的: 参与减灾活动 国务院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0)》中提出,减灾教育要将普及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面向社会提高全民减灾知识水平。“开展不同层次的减灾专业教育”等。 提高大学生防灾减灾知识水平 提高大学生在灾害或突发事件前的应急和应变能力,发挥第一“目击者”的作用。 学会自救互救本领 最大限度降低由灾害或危重病人引起的伤残率和死亡率。 课程设置 原则 实用有效,教练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