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第一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一、沙门菌食物中毒 (一)病原:引起沙门菌食物中毒的常见沙门菌为B组中的鼠伤寒沙门菌,C组中的猪霍乱沙门菌,D组中的肠炎沙门菌。 (二)流行病学特点 1.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为动物性食品。 2.食物中沙门菌来源于家畜、家禽的生前感染和屠宰后的污染。 3.多发于夏、秋季节,即5~10月。 (三)发病机制:活菌感染型中毒,或肠毒素型中毒。 (四)临床表现:前驱症状有寒战、头晕、头痛、食欲不振。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高热。 (五)诊断和治疗:依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病人临床表现、实验室细菌学检验和血清学鉴定,可对中毒作出诊断。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 (六)预防措施 1.防止食品被沙门菌污染。 2.低温储存食品,控制沙门菌繁殖。 3.在食用前彻底加热以杀灭病原菌。 沙门菌 二、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一)病原: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污染食品而引起中毒。 (二)流行病学特点:(1)多见于夏秋季节。(2)引起中毒的食品种类很多,以奶及其制品最为常见。 (三)发病机制:肠毒素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刺激呕吐中枢引起呕吐。 (四)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恶心、剧烈而频繁地呕吐,同时伴有上腹部剧烈的疼痛。腹泻为水样便。体温一般正常。 (五)诊断与治疗:依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毒素鉴定可作出诊断。治疗以急救处理为原则,一般不用抗生素。 (六)预防措施:防止食品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在低温、通风良好条件下贮藏食品,防止细菌繁殖及产生毒素。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四、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一)病原:引起变形杆菌食物中毒的变形杆菌主要是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变形杆菌不耐热,可产生具有抗原性的肠毒素。 (二)流行病学特点: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尤其是熟肉和内脏的熟制品,此外,剩饭、凉拌菜、水产品也可引起变形杆菌食物中毒。变形杆菌属于腐败菌,一般不致病,常与其它腐败菌共同污染生食品,使之发生感官上的改变。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被变形杆菌污染的熟制品通常无感官性状的变化,极易被忽视而引起中毒。 变形杆菌食物中毒最常发生于7~9月份。 (三)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系大量活菌侵入肠道引起的感染型食物中毒。 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热、头痛、乏力、脐周边阵发性剧烈腹痛、腹泻水样便,常伴有粘液、恶臭。多在24小时内恢复,一般预后良好。 (四)诊断和治疗: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和细菌学检验可作出诊断。变形杆菌食物中毒呈自愈性,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 (五)预防措施:防止细菌污染、控制细菌繁殖、加热杀灭病原体。 五、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一)病原:肉毒梭菌是带芽孢的厌氧菌,对热抵抗力很强。食物中毒系由其产生的肉毒毒素引起,该毒素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素,毒性比氰化钾强一万倍,根据毒素抗原性不同,将其分为8型,我国报道的肉毒中毒多为A型引起,其次为B、E型。肉毒毒素不耐热。 (二)流行病学特点:引起中毒的食品绝大多数为家庭自制的低盐浓度并经厌氧条件的加工食品或发酵食品,以及在厌氧条件下保存的肉制品。肉毒中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大部分发生在4~5月。 (三)发病机制:随食物进入肠道的肉毒毒素被吸收入血后,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处、自主神经末稍及脑神经核,阻止胆碱能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神经冲动的传导受阻,从而导致肌肉麻痹和瘫痪。 (四)临床表现:临床上以对称性颅脑神经受损的症状为特征,表现为眼睛功能降低、咽部肌肉和呼吸肌麻痹的症状,并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病死率高达30%~70%。国内广泛采用抗肉毒毒素血清治疗本病,病死率已降至10%以下。病人经治疗可与于~10天恢复,一般无后遗症。 (五)诊断和治疗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肉毒毒素检验以及用小白鼠为对象的肉毒毒素确证试验,可作出诊断。 治疗要求尽早肌肉注射多价抗肉毒毒素血清,注射前应作过敏试验,试验阳性者需进行脱敏法注射。如毒素型别以确定,可只用单价抗毒素血清注射。同时给予支持疗法和有效的护理。 (六)预防措施 1.对加工食品的原料要进行彻底的清洁处理。 2.对罐头食品要彻底灭菌,不能食用胖听罐头。家庭自制罐头食品时要对原料进行蒸煮,一般加热温度为100度,10~20分钟可使各型毒素破坏。 3.对食用前不再加热的食品,应迅速冷却并在低温下贮存。 4.对可疑食品要彻底加热以破坏毒素。 5.对婴儿辅助食品如水果、蔬菜、蜂蜜等应严格控制肉毒梭菌的污染。 * * * * * * * * * * * * * * * *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管道防腐补口、保温施工记录.docx VIP
- 普外科疾病健康宣教知识讲座.pptx VIP
- 日本留考(EJU)日本语真题令和2年第2回日本语.pdf VIP
- 2024年仓库安全保卫管理制度(3篇) .pdf VIP
- VW-50097-孔隙率标准.pdf VIP
- 传递现象-Transport-phenomenon-Lesson-3---Calculus-for-Vectors-and-Tensors-in-Cartesian-Coordinates.ppt VIP
- 教师心理健康讲座-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课件.ppt VIP
- 动火作业施工方案.docx VIP
- 工作计划表(工作进度表).xlsx VIP
- 网格员工作手册.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