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与事业的双重烛照_论_红与黑_的象征意味.docVIP

爱情与事业的双重烛照_论_红与黑_的象征意味.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爱情与事业的双重烛照_论_红与黑_的象征意味

爱情与事业的双重烛照_论_红与黑_的象征意味 爱情与事业的双重烛照 ——论《红与黑》的象征意味 天水市文化文物出版局 吴 静 [摘 要]法国小说家司汤达的名著《红与黑》题目究竟作何解释:这是一个半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在研究的一个谜。已经 提出的说法五花八门。本文通过考察原著和作家本人,认为书名分别象征了爱情与事业。 [关键词]爱情 事业 红与黑 象征意味 要研究一部作品,必须对作者进行细致考察。司汤达,一个 渴望事业成功的激进主义者,曾经不远万里地追赶过拿破仑的 大军,这种经历以及早期的家庭境遇,都与《红与黑》书中的主人 公非常相似,正像泰勒在《论司汤达》中所说的那样,司汤达在 《红与黑》成书十年前就已经隐到小说中去了。此外,我们还应注 意到司汤达是一个高度关注爱情的作家。他在《论爱情》一书中 对爱情进行分类:理智的爱情、精神的爱情以及激情的爱情。他 曾为追求一个女人从马赛一直追到巴黎。司汤达自己也曾坦言: “我爱力量,一只蚂蚁所显示出来的可以和一头大象所显示的相 等。”小说中的主人公于连·索列尔则将这种“力量”在事业和爱 情上释放了出来。 首先,支配于连心理动因的主要因素是激情,在激情的驱使 下,他去实现他的个人野心,(叫做事业心更恰当些),与此同时, 他被两次爱紧紧抓住,并且纠结不清,在这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推 拒中,事业与爱情所具有的亲和力凸现了出来。至于《红与黑》为 什么要大量涉及到社会政治背景,是因为任何一个人的个人行 动都不可能和政治环境分离开来,正像评论家亨利·马尔蒂诺 所说:“司汤达在写《红与黑》之前已知道于连的结局(爱情与事 业的悲剧)。为了证明于连开枪的合理性,用大量篇幅对导致主 人公这些行为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作了深切的描写。”总观于 连的命运。可以归结为:个人事业的奋斗与爱情的纠结不清。 在这之前,人们对《红与黑》书名的象征意义争论不休,莫衷 一是。其中,有两种看法较有代表性。 第一种看法是:侧重于从颜色进行联想,他们认为“红”代表 拿破仑英雄时代的红军装,“黑”代表教士的黑道袍。然而,整本 《红与黑》,写到军队处只出现过拿破仑骑兵“披着白长大衣”,而 绝无“红色军装”出现。(事实上拿破仑的部将极少有身穿红色军 装的,这一点可以由维尔奈的名画《枫丹白露的诀别》为证,在那 幅画上,拿破仑部将们聚集在前往厄尔巴岛的皇帝周围,竟无一 个身着红衣;此外,复辟王朝对红色是讳莫如深的。至于教士黑 袍,那不是于连追求的目标,他追求的是手握大权,高高在上的 红衣主教,他羡慕的是年薪二、三十万法郎的红衣主教。)另外, 我们注意到,司汤达在《吕西安·娄凡》的手稿中,曾为这部作品 考虑的另一个名字为《红与白》,或者《蓝与白》,为了使人联想起 《红与黑》,并且给记者们一个启示:“红”,共和党人吕西安。 “白”,保守党少女沙斯特莱。显而易见,司汤达关于“红”与“白” 的解释,与服装颜色无涉,而是循着两位主人公政治思想的对 立。同样,在如何看待《红与黑》的象征意义时,我们不应该紧紧 抓颜色不放,应从这部小说的整体上来考虑。本书最早书名为 《诱惑与忏悔》或者《于连》。 因此,这种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另一种说法认为,“红”与“黑”代表着于连的双重性格。诚 然,我们看到在他的性格中充满了扭曲和矛盾。他既愤恨伪善, 他根本不信教,但是为了迎得他们所巴结的欢心,又不得不装作 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于连甚至连《圣经·新约全书》也能倒背 如流;他声称“不能堕落到跟仆人们在一起吃饭。我的父亲会强 迫我,宁可死”。但是,“为了能够飞黄腾达,比这再困难得多的事 他能去做”。在他身上的的确确显示出英雄主义的平民反抗意识 和个人野心这两种信号。可见,每一个现实中的人和小说中的人 都具有双重性格。法国作家茨巴尔说过,每个人都是一个月亮, 有着不曾让人看见的阴暗的一面。如果考察一下小说中的人物, 都会感受到他们具有的双重性格,无论是堂吉诃德,还是哈姆莱 特,否则,哈姆莱特不会陷入TO BE OR NOT TO BE的矛盾交 困当中去。可见,人物的双重性格具有普遍性,并非于连所独有。 因此,将“红”与“黑”的象征意义指认为于连的双重性格,未免失 之虚泛,是不能成立的。 文学来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司汤达与于连的早期经历有 着惊人的相似,前面已谈过司汤达对待事业的态度和爱情观,这 里着重谈一下司汤达如何将自身素材借用到于连身上,以及将 自己和社会、政治观点、做人准则根植到于连身上,这有助于我 们读懂《红与黑》。 司汤达和于连都出生在一个小资产阶级(或中产阶级)家 庭,童年的不幸,同时都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青年时都是拿破 仑的信徒,司汤达在这一点上表现得非常狂热、勇敢,当拿破仑 失败被囚禁于圣赫勒拿岛,司汤达冒着被审叛的危险,把《意大 利绘画史》献给了拿破仑,这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