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栈桥、平台施工方案(10.14)
目 录
1编制说明 1
1.1编制范围 1
1.2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 1
2.1工程简介 1
2.2 主要设计参数 2
2.3 自然条件 2
2.4主桥下部结构施工方案简介 4
2.5施工栈桥、主墩钻孔平台布置 4
3施工总体部署 11
3.1施工总体方案 11
3.2施工进度计划 11
3.3施工组织及劳动力配置 12
3.4机械设备配置 12
4施工工艺流程 12
4.1栈桥施工工艺流程 12
4.2钻孔平台施工工艺流程 13
5施工方法 14
5.1钢管桩的加工、制作 14
5.2钢管桩的验收 14
5.3钢管桩的存放和运输 15
5.4 栈桥、平台钢管桩的插打 15
5.5栈桥桥台施工 16
5.6栈桥、平台贝雷桁施工 17
5.7 走道梁及桥面系的安装 17
5.8栈桥、平台验收使用及维护保养 18
5.9栈桥、平台拆除 18
6栈桥对水工程及防洪的影响 19
6.1栈桥对水工程的影响 19
6.2栈桥对万福闸行洪、阻水影响分析 19
7安全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20
7.1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20
7.2 施工期间确保大堤安全及防洪渡汛的具体措施 20
7.3施工期间的应急预案 21
1编制说明
1.1编制范围
:。编制依据
桥位地理位置示意图
某大桥主桥(6#~9#墩)为双塔自锚式悬索桥,跨度布置为94+188+94=376m。西引桥(0#台~6#墩)桥跨布置:两联(4×11m)+(2×50m)=144m等高度连续梁;东引桥(9#~12#墩)桥跨布置:单联(2×50+44m)=144等高度连续梁。其中5#~10#墩位于水中,水中桥梁长度约518m。
主桥桥型布置图(单位:mm)
7#、8#主塔桩基采用68根Ф220cm钻孔灌注桩,桩长85m,桩中心距5.5m,持力层为全风化砂岩。
主塔承台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厚度5.0m,承台顶标高-3.321m。承台平面尺寸为49.3(顺桥向)×65.5m(横桥向),哑铃型布置。
2.2 主要设计参数
(1)道路等级:城市快速路。
(2)设计速度:计算行车速度:60km/h (远期规划80km/h)
(3) 桥梁设计荷载标准:汽车荷载: 防洪标准P=1%,按百年一遇洪水位设防。
2.3 自然条件
2.3.1地形地貌
项目区域沿线水网分布密集,河流纵横交错,处于水网发达地区,沿线经过区域地势平坦,地表水流缓慢,河流冲刷作用微弱,岸坡稳定。
2.3.2气候条件
扬州市属亚热带和温暖带的过渡区,兼有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候特征。该地区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日照充足。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为春雨期,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梅雨期。季风特征明显,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变化。常年风向以东南风居多,春夏雨季多为东南风,秋季多为东北风,冬季多偏北风,平均风速2.5m/s。
某大桥工程附近主要受暴雨、连阴雨、台风、冰雹、寒潮和高温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而以暴雨、台风造成的灾害最为严重,一年中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台风季节。
万福闸设计最大泄洪量8322m3/s,最大泄洪平均流速1.3m/s。
2.3.3工程地质
根据勘察揭示,场区的岩土层结构主要为第四系的人工填土(Q4md)、冲洪积相沉积层(Q4al+pl),第三系的冲洪积相沉积层(Q3al+pl)及白垩系泥岩(K),拟建场区地层从上到下分层顺序如下:(1)1杂填土(Q4md):杂色,松散,稍湿,成份以粉土、粉砂以及碎石、建筑垃圾组成,主要分布于两侧岸上引桥位置。本层层面标高8.08~9.07m,层厚0.8~3.10m,平均1.63m。
(2)1粉土(Q4al+pl):褐黄~褐灰色,稍密,潮湿,无光泽反应,有振动析水现象,主要分布于两侧岸上引桥位置。本层层面标高-0.32~8.57m,层厚2.3~11.0m,平均5.53m。
(2)2粉砂(Q4al+pl):黄褐色,稍密,潮湿-饱和,局部含有少量粉土或黏土,含量约5~20%,主要分布于两侧岸上引桥位置。本层层面标高-1.17~7.20m,层厚1.9~5.2m,平均2.87m。
(2)4粉质黏土(Q4al+pl):褐黄色-灰褐色,可塑-硬塑,高-中压缩性土,局部夹粉土层,偶见姜石。本层层面标高-5.82~2.00m,层厚5.2~28.10m,平均16.04m,全场地分布。
(2)4-1粉土(Q4al+pl):灰黄色、中密、饱和、无光泽反应、振动析水,局部夹可塑状薄层粉质黏土,厚约0.3m左右。本层层面标高-23.6~-6.73m,层厚1.5~15.80m,平均4.65m,局部孔缺失,部分夹在(2)4粉土层中。
(3)1粉质黏土(Q3al+pl):褐黄色-灰褐色,可塑-硬塑,高-中压缩性土,局部薄层粉土层及黏土层,厚0.1~0.2m左右,偶见铁锰质结核。本层层面标高-26.89~-17.48m,层厚1.8~6.80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