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天才。。。读后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左右天才。。。读后记

左右天才。。。读后记 人生若只如初见 最初网络版截稿的时候,有人问我,为什么单独截取这一句,有没有什么含义?有。 十四五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这句,认定是个女人写的。再看作者:纳兰容若。哦,女的。半年后才发现他不是女人,而是个清初的官员。这是个引子。 那几年基本沉浸在唐诗的工整简洁;宋词的对仗洒脱:元曲的精巧别致当中——当然我仅仅是形容了表面上的。等到看多了自然想了解那些诗词作者。了解作者后,开始感兴趣那些时代背景。接着一发不可收拾。从人文延续到经济,从经济延续到社会结构,从社会结构延续到政治,从政治延续到宗教,从宗教延续到哲学,从哲学延续到心理学,从心理学延续到医学…… 后来我发现很多东西到了一定程度,都是环环相扣的。这让当时的我(二十多岁)很惊奇。然后又开始一轮更疯狂的扫荡式阅读。有时候甚至没时间消化,只是记住了。不过也就是那会,养成了一个习惯:忽略掉文字本身,看文字后面的那些东西。不过后来又研究过文字、符号的利奇力量,那是后话了。 再后来开始失眠+生物钟紊乱。有半年时间吧,每两天睡一次,一次大约睡12个小时左右。失眠还不是似睡非睡神经衰弱的失眠,是特精神那种。因为自己也觉得那样不正常。所以有时候刻意去找一些很晦涩的书来看,认为那应该会对催眠有奇效。记得有次在朋友家看到一堆有关物理和量子力学入门的书籍(朋友的父亲是搞这个的),于是便借来看。没看困,看惊了。跟着就带着好多疑问四处去蹭课听。没多久,我发现坏了,问题大了。因为就物理来说,看的越多,质疑越多,自己开始越发质疑这一切到底是怎么样的 ——未解太多了,甚至包括已经应用的那些原理其实依旧是未解状态。也就是那时候,为了给自己一个哪怕貌似明白的答案,开始转到非线性动力学,平面空间等等。可是适得其反,质疑开始成倍地增长。我茫然了。 然后,又开始和精神病人有了接触。再然后,发现了一个很好玩的事:很多精神病人都能够快速的找到某种解释作为答案。甭管是鬼狐仙怪也好,物理生物也罢,总是很坚定地就确认了。我更加迷茫了,甚至担心:我是不是有问题了? 这种恐慌状态一直缠绕着我,直到某一天,我重新看到这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然后,一下子就豁然开朗。这就是我截取了这一句的原因。 在这本书快结束时,我要明确地告诉大家的是:这里有近20余篇是真实案例;也有些是出于一些原因,我基于真实案例在内容上做了增添或者删减的。所以,我希望你看这本书的时候不要过于沉迷于此。也不要依据这本书来判断自己以及身边的人是不是个精神病人或者心理障碍者,这样实在太片面,太武断了。 我一直认为,能认真地去思考,是一件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事。也许有入会问:产生思想有劲吗?能赚钱吗?这点我可以给肯定的回答:有劲,能挣钱(笑)。 道家说变通,佛家说自然,心学说知行合一,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应用。有兴趣查一下的话就会发现,所有很牛的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思想体系,并且很完整严谨。我知道那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出来的,那是经过多次严密地思考和多次地推翻重建形成的。但牛人之所以很少,空想家之所以很多的原因就在于:应用。拿到了钥匙,想用却不会使用才是最要命的。当然了,也有不想去使用的人,对现实已经到了无视的境界。对于那种人,我会按照我的方式分类——仙。 还有就是未知。对于此,我不推荐轻易地用已知去否定未知,或者没通过真正深入地思考就去否定。照搬和粗鲁,都是很糟糕的事情。不过面对未知,也没必要害怕,而是要学会尊重未知的存在。其实那也是对自身的尊重。给自己一个尝试着去了解、辨析的机会,也就才有思考和探索的可能。 那么,这本书就到这里结束了。但是我希望属于自己的那些思考,会一直持续。 谢谢你能看完,并且读到这一句,我都记在心里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 2 怎么开头呢?我真的不想说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那么多的天才级别的疯子,或说有些是天才到了无人能理解的地步才被世俗人定义为疯子。这些都不是我被这本书打动的内因。那么我究竟该说点什么呢? 这本书是师老师严重推荐给我看的,期间又在曾老师的讲座上被提及。其实对疯子与天才常被世人简单归类的认知是让我对此书有抗拒心理的。但伴随着阅读页页展开,我看到的不是作者将疯子与天才的强制等同化,而仅仅是朴实的列举一些精神病人与他的对话。从话题的深刻到记录方式的单纯,加上在我看来篇章间情绪的递进,这一切让我的脑中展开了一片新天地,让我的内心看到了一个新境界。而我在作者平实的或说没什么文采的记录背后,看到了他纠结、激荡的心灵和探寻世界与拷问内心的真诚。此时,我忐忑的是我将如何,或者能否将我无形的动容诉诸有形的语言。 我知道很多哲学家和艺术家将人的本质探讨到一定阶段就会陷入痛苦的深渊,在其中无法解脱的人会选择逃避,而逃避不外乎两种结果:“进精神病院”或自杀。如徐渭、尼采、海明威、梵高、川端等等等等,包括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