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鼓楼建筑艺术的文化变迁及社会功能.docVIP

侗族鼓楼建筑艺术的文化变迁及社会功能.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侗族鼓楼建筑艺术的文化变迁及社会功能

侗族鼓楼建筑艺术的文化变迁及社会功能 欧阳伟华 凯里学院人文学院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X 关注成功! 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 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摘????要: 侗族鼓楼是侗族文化的物化古籍, 呈现了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发展史。侗族鼓楼的发展经历了巢居、干栏、罗汉楼、鼓楼四个阶段, 梳理鼓楼的发展史有助于理清侗族的发展史。注入了侗族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审美观念的侗族鼓楼, 和侗族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侗族鼓楼在当今侗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当中仍然发挥着政治、经济、教育和休闲娱乐功能。 关键词: 侗族鼓楼; 建筑艺术; 文化变迁; 社会功能; 作者简介:欧阳伟华 (1978~) , 男, 江西吉安人, 凯里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 主要从事古典文学、贵州地方文化研究。 收稿日期:2017-7-20 基金:贵州省201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贵州民族古籍发掘利用研究” (课题编号:14GZYB55) Cultural Changes and Social Functions in Architectural Art of the Dongs Drum-tower OUYANG Weihua College of Humanities, Kaili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drum-tower of the Dongs, which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Dongs production and life, is a materialized ancient book of this ethnic culture. It is helpful to classify the Dongs history by sorting out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drum-tower that has experienced nest dwelling, pile dwelling (Ganlan building) , Luohan building, and the drum-tower. The Dongs drum-tower, which contains the Dong peoples hard work and aesthetic ideas, is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life of the Dong people, and still plays political, economic, educational and recreational roles in the production and life of the Dong people today. Keyword: the Dongs drum-tower; architectural art; cultural change; social function; Received: 2017-7-20 一、引言 侗族鼓楼位于贵州、湖南和广西三省交界地带, 是一种极具民族风格的建筑, 是侗族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 是侗族历史的“见证”者, 一部侗族鼓楼发展史就是一部侗族的历史。侗族鼓楼又是侗族的根本标志, 是侗族的“族徽”。任何一种建筑都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合体, 从表面上看, 侗族鼓楼是一种直观的、显性的物质文化, 体现了侗族人民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积累的精湛的建筑技术, 仔细推究起来却包含着更深层次的东西。首先, 侗族鼓楼隐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 与自然的协调和装饰艺术是鼓楼所承载的精神文化的典型代表, 侗族信仰多神, 崇拜自然万物, 相信万物有灵, 不仅信奉楼、桥, 古树、巨石、水井都是他们崇拜的对象, 因此侗族人民在建鼓楼选址的时候, 首先要考虑地势和自然环境, 让建成的侗族鼓楼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鼓楼上的装饰艺术包括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侗族人民的审美旨趣和文化积淀。其次, 侗族鼓楼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侗族文化史。侗族鼓楼的发展历经数千年之久, 每一个时代的鼓楼都是侗族历史文化的见证。 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功能理论认为人类创造出一种文化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 当这种需要消失的时候文化也就消失。“文化原是自成一格的一种现象, 文化历程以及文化要素间的关系, 是遵守着功能关系定律的”。[1](P97)侗族鼓楼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也具有政治、经济、教育、休闲娱乐等功能, 这些功能并不是同时出现的, 总体来看侗族鼓楼的功能经历了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二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