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后的快乐——穆旦诗歌的死亡叙述.docVIP

绝望后的快乐——穆旦诗歌的死亡叙述.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绝望后的快乐——穆旦诗歌的死亡叙述

绝望后的快乐——穆旦诗歌的死亡叙述 王艳春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X 关注成功! 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 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作者简介:王艳春,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学术带头人 一、现实语境中的“活下去” 马尔库塞认为, “任何社会批判理论都会遇到一个历史客观性问题”, 这个问题包含的价值判断之一便是“人类生活是值得过的, 或者可能是和应当是值得过的。”穆旦诗歌中对“生”与“死”的历史叙述, 也包含了这个基本的价值判断。 在一个民族灾难深重的历史时期, 作为现代的知识分子, 必然对民族的命运和前途作历史的思考。而一个首要的问题, 便是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必须——“活下去”。比穆旦创作时期稍早的沈从文在他的代表作《边城》的题记里说:“我将把这个民族为历史所带走向一个不可知的命运中前进时, 一些小人物在变动中的忧患, 与由于营养不足所产生的“活下去”以及怎样“活下去”的观念和欲望, 来作朴素的叙述。”虽然叙述方式不同, 在穆旦的诗歌里, “活下去”也正是体现人的尊严与生命可贵的“生”的哲学。 活下去, 在这片危险的土地上, 活在成群死亡的降临中, 当所在的幻想已变狰狞, 所有的力量已经 如同暴露的大海 凶残摧残凶残, 如同你和我都渐渐强壮了却又死去, 那永恒的人。 …… 希望, 幻灭, 希望, 再活下去 在无尽的波涛的淹没中, 谁知道时间的沉重的呻吟就要堕落在 于诅咒里成形的 日光闪耀的岸沿上; 孩子们呀, 请看黑夜中的我们正怎样孕育 难产的圣洁的感情。 《活下去》 (1944年9月) 如果说, 沈从文是描画一个自足且自然的湘西世界人民的生息, 而穆旦诗歌中的“我”在现实的语境中则是“活”在一片“危险的土地”上, 和“成群死亡的降临中”。“狰狞”、“凶残”、“淫荡”、“颓败”, 人性中所有的丑恶都暴露在罪恶的战争中。而穆旦相信人于希望与幻灭中存在的永恒价值。正是处于“死”的包围中, “生”则显得弥足珍贵。“你”和“我”——在“生”之“烦忧”里品尝生活所有的苦难和生命的脆弱。然而, “希望, 幻灭, 希望, 再活下去”, 这就是穆旦诗歌的生命哲学。穆旦诗歌中的“我”叙述了关于人的存在意义。 穆旦《饥饿的中国》 (1947年8月) : 为了争取昨天, 痛苦已经付出去了, 希望的手握在一起, 志士的血 快乐的溢出:昨天把敌人击倒, 今天是果实谁都没有尝到。 中心忽然分散:今天是脱线的风筝 向明天里翻转, 我们把握已经无用, 今天是混乱, 疯狂, 自读, 白白的死去—— 然而我们要活着:今天是饥饿。 在穆旦的诗歌里, 战争、饥饿乃至一切苦难, 都不是阻挠一个民族, 一个人“活下去”的理由。即便希望变为失望, 诺言变成谎言, 原本应该把握的生活再次变为“脱线的风筝”, 在一个“混乱”和“疯狂”的世界里没有意义地死去, 原来应该品尝的“果实”变成品尝“饥饿”, 然而“我们要活着”。“活下去”是对体现人的尊严与人的意义的最好报偿, “活下去”更是自我对生命的一种责任。 虽然生活是疲惫的, 我必须追求 正如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所说:“面对压迫、掠夺和孤单, 我们的回答是生活。”而在穆旦的诗歌中: 因为我们生活着却没有中心 我们有很多中心 我们的很多中心不断地冲突, 或者我们放弃 生活变为争取生活, 我们一生永远在准备而没有生活 穆旦《隐现》 (1947年8月) 在存在的危险中“活下去”, 在存在的荒诞中“活下去”, 甚至为了争取“生活”而“活下去”。 “我是活着吗?我活着吗?我活着 为什么?” 穆旦《蛇的诱惑》 (1940年2月) 在不断地对自我的追问中, 穆旦诗歌中的“我”将“活下去”这个最基本、最简单却又最不易的生存哲理, 上升到生命的形而上高度。在这一层意义上, 它超越了一个人, 一个民族, 一个历史时期对苦难抗争的思考, 而具有了关于人的生命本质的普遍意义。 然而“活下去”的美好愿景, 在现实的语境中是那样脆弱和不堪一击。死亡的阴影随时笼罩在这块多灾多难的土地上。 在街头的一隅, 一个孩子勇敢的 向路人求乞, 而另一个倒下了 在他弱小的, 绝望的身上, 缩短了你的, 我的未来。 穆旦《饥饿的中国》 (1947年8月) 为了“活下去”, 一个孩子在他 (她) 不该承受的年龄, “勇敢的向路人求乞”。而另一个“倒下了”, 在他 (她) 因饥饿而死去的“绝望的身上”, 也“缩短了你的, 我的未来”, 这是对一个民族, 乃至人类迷惘的未来所进行的灵魂拷问。 二、一种叙述:经验世界的死亡 穆旦诗歌对死亡的经验, 一是体现在其前期作品 (1930-940年代) , 也就是混乱的战争年代对死亡的叙述, 它折射了穆旦诗歌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