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义.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义

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义 [摘要]桃与桃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中国人对桃有着特殊的偏爱,桃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关键词]桃;桃符;桃花;意象 从古至今,桃之于中国人有着特殊的含义。我们会不经意地在身边发现与“桃”有关的事物或名词。比如春联的别称叫桃符;著名诗人陶渊明有一篇不朽名作名为《桃花源记》。中国人对桃的感情是特殊的。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含义。 一、桃木、桃符与春联 王安石有这么一首家喻户晓的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诗的结尾,诗人提到了北宋时期过年有这样一种习俗一更换桃符。桃符实际上是用桃木做的木板。为什么要在辞旧迎新的时刻更换桃符?这样的传统究竟有什么样的渊源? 据史书记载,中国人自古就认为桃木有驱赶邪气,避免祸事的功能。在《礼记·檀弓下》中有这样的记载:“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茆执戈,恶之也。”《左传·礼仪志》是这样记载的:“夏至……以桃木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晋书·礼志上》:“岁旦,常设苇茭、桃梗、磔鸡于公及百寺之门,以攘恶气。”《战国策·齐策三》:“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东汉应诏的《风俗通义》中记载:“上古之时,兄弟二人,日荼,日郁,住度朔山上桃树下,简百鬼,鬼妄入,援以苇索,执以食虎。于是,县官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索虎画于门,效前事也。”可以看出,不管是普通的桃枝,五色的桃木印,还是桃梗、桃人,都有相同的功能——驱邪避祸。在白居易的《白礼六帖》已经出现了桃符的字样:“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白居易提到的桃符不过就是那桃木制的木板。到了北宋,桃符的制作就没有那么简易了。反映北宋风俗的《岁时杂记》记载了一种较为复杂的桃符的制作方法。将郁垒、神荼二神的形象画于桃木板上,并下方书写左郁垒、右神荼。于在桃符上题字的作法源于五代时的后蜀宫廷。具《宋史·蜀世家》记载:“孟昶命学士为题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孟昶在桃木板上题的字便是最早的春联。自此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慢慢舍弃了桃木板,只保留下题字的习惯。至于“春联”这一名词一直到明代才出现。所以桃符是春联的前身,也是春联的另一种说法。 从桃枝到桃人,到桃板,再到刻有神荼、郁垒形象的桃符,最后到春联,这是一个从具象到抽象的演变过程。春联本身并非是桃木所作,但是人们仍旧把桃符作为春联的别称,这不但说明了春联与桃符是一脉相承的,更重要的是人们保留这个名称是要取“桃”的避邪之意,尽管这只是抽象意义上的“桃”。 二、桃花与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 花是天地的精华,万物灵气的结晶。数千年来,花承载了人们无数美好的情感。历代文人曾无数次将花作为吟咏的对象,对桃花更是青眼有加。古代文人墨客们在他们的诗文中毫不吝啬地用美丽的辞藻吟咏桃花,赞美桃花。桃花之于中国文人就好像玫瑰花之于西方文人一样,那种特殊的地位,是其他的花卉无法替代的。 桃花在古代诗文中常代表的意象有以下几个: 第一,作为远离纷扰、与世隔绝的乌托邦的意象。这样的人间仙境还有另一个名字一世外桃源。世外桃源的说法出自东晋文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陶渊明在经历了仕途挫折苦苦思索之后豁然开朗,创作了这篇不朽的名作。种种际遇使他无法兼济天下,无奈之下只能选择独善其身。在文章中,他创造了一个自己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世外桃源。那里生活富足,民风淳朴,没有战乱,没有苛捐杂税,没有世俗的纷纷扰扰。千百年来这里成为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地方,成为了无数士大夫的精神皈依。许多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为桃源无处可寻的伤感。杜甫在诗中说:“多垒满山谷,桃源何处求?”张旭说:“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王之涣诗日:“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宋代著名的爱国主义陆游心怀报国之志,但奈何功未成,鬓先斑。到了暮年时期,他对世外桃源很是向往。他在《泛舟观桃花》中写如是写“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在写道《连日至梅仙坞及花泾观桃花抵暮乃归》“千载桃源信不通,镜湖西坞擅春风。舟行十里画屏上,身在西山红雨中。俗事挽人常故故,夕阳归棹莫匆匆。豪华无复当年乐,烂醉狂歌亦足雄。”这些诗句都是诗人晚年心情的这是反映。宋末元初的谢枋得在《庆全庵桃花》写道中“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诗人把自己隐居地庆全庵比作桃源,将自己比作桃花源中的“避秦”之人。后来金庸先生让他笔下的东邪黄药师住在桃花岛,大概就是要取世外桃源之意。 第二,作为美人的意象。自古以来,花朵就是美女的代名词。因为无论是花朵的馨香、姿态、神韵、颜色都与美人神似。也难怪鲁迅说过:“第一个把花朵比作女人的是天才”。美人俏丽的笑靥不正如嫣红的桃花。清人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说:“桃花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