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诗经》的和谐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浅论《诗经》的和谐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摘 要:《诗经》所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不仅是古典文学的滥觞,更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对周代社会进行了全景式的描绘,其中所体现出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温柔敦厚的气质,为现阶段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可贵的范本。
关键字:诗经;和谐精神;和谐社会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不仅是周民族集体智慧创作出的文学结晶,更是一部记录周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百科全书。它从农事、战争、婚恋、燕飨等不同的侧面,表现了周代的宗法制度、政治伦理、礼乐文化等内容。其中折射出周先民朴素的自然意识、浓烈的爱国情怀、纯朴的婚恋观念、中正的和谐思想,对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熏陶与道德教化的力量。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学创作的源头,更是奠定后世中正平和,温柔敦厚人格风范的基石。
“和”是中国传统美学不能割舍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以五千年深沉厚重的文明史,孕育出一种平稳、宁静、均衡、典雅之美,刚正而不傲慢,欢乐而不放纵,喜爱而不狂热,忧伤而不萎靡……正是这种平和冲淡的气质,融入进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当中,形成了后世“温柔敦厚”的谦谦君子之风。“和”不仅仅贯穿在整个古代君子的人格修养中,更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青山绿水,有着色泽绚丽的和谐之美;紫禁皇城,有着均衡对称的和谐之美;唐诗宋词,有着章法整饬,音节和谐之美;古典音乐,有着回环往复,声律和谐之美。
我国古代最早论及“和”的是《尚书·尧典》,文中记载了舜帝涉及音乐的一段话“帝曰:夔,命女典乐,教胄子。……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这里的“八音”是指用八种不同的材质做成的乐器。八种乐器相互配合,相互增补,相得益彰,不抢夺彼此的音律,共同合奏出神人共悦的曲调。这样的“和”,不仅指八种乐器之间和谐共融,更指由美妙音乐的演奏而达到的取悦天神,沟通神人,和谐天地关系之旨。上古时代,由于人类科学技术还很落后,很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加之生产力水平低下,还无法有效的抵御恶劣的自然环境的侵袭,尤其是较大规模的自然灾害。马克思指出,“自然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着无限威力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类对立着的”①未知而又强大的自然力使得原始人类将其神秘化,认为宇宙中有某种异己而又强大的力量在操纵着自然万物,于是便有了对神灵的崇拜。其实神灵也就是大自然的化身。人类对神灵的祭祀活动,就是期望与大自然建立起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这大概就是人类最原始朴素的“和谐”观吧。后世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的“虚静无为”,不能不说与《诗经》“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的和谐之气没有渊源。
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已经深深地沉积在中华民族的灵魂里。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很早就提出“和无家”、“大同社会”的思想,后孔子的弟子有子提出“和为贵”,亚圣孟子也在他的文章中谈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提出“和则一,一则多力”,再到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和谐始终是儒家知识分子孜孜不倦追求的理想境界。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首先要“内修其身”,惟有实现自我的身心和谐,才能家和人悦,国泰民安。当自身达到了身心和谐的境界,自然会以“仁爱”之心待人。孔子说“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在孔子看来,“仁”是一切道德力量的核心。当以“仁爱”之心去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时,于内便做到修身养性,使身心和谐,于外则能够和谐人际关心。另外,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当中,孔子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董仲舒提出的“质于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都体现出儒家与自然和谐共处,推己及物,由爱人生发出热爱自然万物的和谐思想。道家思想也深刻的体现出了“和谐”精神。老子认为“道”是世界的本源,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这里反复谈论的“道”究竟是什么呢?老子曰:“道法自然”,既这创生万物的道,生养万物却不加以主宰,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无所谓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万物是和谐的相伴相生在这个世界上的。故庄子在他的《逍遥游》中谈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道家主张“虚静无为”,“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于无为处体验主体与自然,主体与社会,主体身与心和谐融洽所带来的愉悦之感。儒道关于和谐思想的阐释,各有千秋,但它们不约而同的将“和”归纳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巧合并非是它们二家的独创,早在《诗经》中就可以看出端倪。
一、“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度,同时又是农业文化悠久的国家。在漫长的古代社会,农业作为人民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放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预防及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解读课件.pptx VIP
- 深圳15分钟社康圈再升级-以国家级“社区脑健康中心示范建设试点单位”建设为例.pdf VIP
- 中医诊断学-六经辨证概要.pptx VIP
- 2025年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广东广州启安众智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第二批项目制用工内蒙古岗位招聘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 PEP五年级下册复习计划.doc VIP
- 如何指导有效咳嗽咳痰护理ppt.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