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俄罗斯芭蕾舞.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俄罗斯芭蕾舞

浅谈俄罗斯芭蕾 摘要 :本文通过对俄罗斯芭蕾形成、发展以及对中国芭蕾的影响的介绍,加深人们对芭蕾这一艺术形式的理解,从而更好的了解俄罗斯文化。 关键字:形成 发展 影响 俄罗斯芭蕾优美、高雅,同时也带有俄罗斯民族特有的气势恢弘、动作凝重、精力过人、戏剧性强的特点,并一直保持、延续至今,是俄罗斯文化与艺术的融合。 一、俄罗斯芭蕾的形成 提起芭蕾,人们自然会产生与国家大剧院、《天鹅湖》、安娜·巴甫洛娃等一些与俄罗斯相关的联想。然而,芭蕾最早并非源于俄罗斯,最初它是欧洲的一种群众自娱或广场表演的舞蹈,发源于意大利,17世纪在法国宫庭形成。17世纪末,芭蕾传入俄国,最早是由外国演员演出的《奥尔甫斯》(1673),到18世纪中叶,1734年女皇聘用法国人J.B.朗代为贵族武备学堂士官生传授西欧礼节和舞蹈,4年后令朗代筹建并主持了俄国第1所舞蹈学校——圣彼得堡戏剧学校(今列宁格勒舞蹈学校)。1773年,在莫斯科教养院内设立了芭蕾舞班(莫斯科舞蹈学校的前身)。1736和1776年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相继建立了固定的芭蕾舞团,为以后俄国两大芭蕾中心奠定了基础。圣彼得堡宫廷的芭蕾舞团财力雄厚,但受贵族趣味所左右,追求豪华场面;莫斯科乌鲁索夫芭蕾舞团和其他一些地主庄园内的农奴剧团规模小、条件差,但民主主义倾向明显,演出大多取材于农民生活的喜剧。在此期间,一批外国舞蹈家应聘来俄国表演、编导、排练和教学。 如奥地利人F.希尔弗丁、意大利人G..安焦利尼就为俄国排出第一批有较完整剧情和戏剧冲突的舞剧。稍后,J.诺韦尔的学生,法国人C.勒皮克也在圣彼得堡排演了诺韦尔和他本人的一些情节舞剧。这一时期的俄罗斯芭蕾从形式到内容都明显是西欧芭蕾的翻版。 俄罗斯芭蕾的民族风格,是从19世纪30年代初逐渐形成的。И.И. 瓦尔贝尔赫、С.迪德洛、А.П.格卢什科夫斯基等对此起过重大作用。瓦尔贝尔赫是俄国第一个本民族的芭蕾编导,打破了外国编导垄断舞坛的局面。他出身平民家庭,从圣彼得堡戏剧学校毕业后担任演员。1795年编排出处女作舞剧《 幸福的忏悔》,以伤感主义情调处理神话题材。他的代表作《新维特》(1799)表现当时的真人真事。男女主角身穿燕尾服和连衣裙等时装,是一次大胆的革新,也是俄国芭蕾在反映民族题材和当代生活方面第一次成功的尝试,18、19世纪以前,在俄国启蒙主义者的影响下,开始形成伤感主义芭蕾这种新体裁。它的风格接近于伤感主义文学,表现新的主题(人人平等,反对等级偏见)、新的人物(平民百姓),着力刻画感情和个性,瓦尔贝尔赫正是它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深刻感人,但哑剧成分较多。他还是俄国第一位芭蕾理论家,提出过将俄罗斯表演风格、法兰西的结构形式,意大利的哑剧和娴熟技巧三者综合一体的主张。迪德洛于1801~1811、1816~1829两度来俄工作。第一次,他迎合醉心法国文化的俄国贵族的审美趣味,排演了一批以古希腊神话为题材的舞剧,动作轻盈,表演典雅,富有诗意,但缺乏瓦尔贝尔赫作品的深刻内容。他针对俄国演员技术水平低但有巨大潜力的状况,在主持圣彼得堡戏剧学校期间,培养了一批包括м.达尼洛娃、А.伊斯托米娜、格卢什科夫斯基在内的俄国舞蹈家。第二次来俄国工作时期,他的艺术观点明显转变,先后创作英雄悲剧《匈牙利农舍》(1817)、《拉乌尔·德·克列基》(1819)和一些喜剧。这些作品反映了贵族知识分子的民主主义情绪,富有戏剧性和抒情性,人物形象生动,采用哑剧和对比强烈的造型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迪德洛要求演员既掌握舞蹈技巧,又善于拟态表情。他还根据普希金同名长诗改编成舞剧《高加索的俘虏》(1823)。这部舞剧和以后格卢什科夫斯基根据普希金作品改编的舞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1821)、《黑色披巾》(1831)以及《三条腰带》(1826)等,对俄国芭蕾民族风格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普希金盛赞迪德洛的舞剧“充满生动的想象和非凡的魅力”。格卢什科夫斯基1812~1839年主持莫斯科舞蹈学校,担任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总编导,培养了人才,积累了剧目。 二、俄罗斯芭蕾的发展 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俄国出现了一个反动时期。沙皇宫廷不允许芭蕾表现本国现实生活,而从国外聘请编导排演了一批形式富丽堂皇但内容空虚贫乏的消遣性舞剧。稍后,西欧浪漫主义芭蕾传入俄国。在此之前,浪漫主义成分在迪德洛和格卢什科夫斯基的舞剧中已有出现,而塔利奥尼父女、F.艾尔斯勒、C.格丽西等著名舞蹈家的访问演出,以及J.佩罗在圣彼得堡的长期工作(1 848~1859)更促进了它的发展。19世纪30~40年代俄国芭蕾基本上沿着浪漫主义轨道前进。当时明显存在两派:消极浪漫主义,以塔利奥尼父女为代表,作品有《 仙女》等;积极浪漫主义,以佩罗、艾尔斯勒、休连索尔为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海侠》、《吉赛尔》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