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舍作品中的民俗文化.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老舍作品中的民俗文化

浅谈老舍作品中的民俗文化 摘 要:老舍,作为一位地地道道的北京人,无论是他自己的生活经历,还是其作品中对京城市井生活的抒写,都散发着一股浓浓的“京味”。构成其作品“京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创作中对北京民俗文化的大量描写,这不只是停留在纯粹民俗事象的描写上,而且包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表现出老舍对北京风土人情的深挚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关键词:老舍;民俗;饮食;节日;居住  “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买酸梅汤、杏儿茶的吆喝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是完整的,像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胆地描写他”。[1]这是老舍在谈自己创作时所说的话,其作品如同一块“平面镜”,把老北京城里的人和事真实地展示给人们。 一、饮食文化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饮食颇为重视,讲究“色、香、味”俱全。在“京味”浓厚的北京城内,食文化不得不提,这是北京文化的一份宝贵记录。 (一)老豆腐 老豆腐,是北京民间的一种风味小吃,这是一种鲜软细嫩的豆腐,色泽金红透亮,营养丰富,美味可口。在《骆驼祥子》中,祥子“到桥头吃了碗老豆腐: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被热的雪白的豆腐一烫,发出顶香美的味儿”,[2]27一碗老豆腐里就有如此多的佐料,真是“色香味”俱全,别说是祥子,就是我们这样想一下,那香美味也扑鼻而来,怪不得祥子捧着碗吃了一口老豆腐,身体里像烫开了一条路,就“又加了两小勺辣椒油”, [2]27这里的“饮食”不单单是为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也是一种休闲享受和精神愉悦的佐餐,美感享受亦尽在其中。 (二)北京茶品  “饮茶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有饮茶谣云:‘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动’”。[4]165人们饮茶,不仅可以解乏提神、补充体力、消暑止渴,也可谈天说地、议论时事、切磋交流,因此,茶馆也是人们歇脚、聊天的好去处。《骆驼祥子》中,提到许多车夫“在飞跑一气以后,讲究喝十个子儿一包的茶叶,加上两包白糖,为是补气散火”,[2]33另有“把头靠在墙上,借着屋中的暖和气儿,闭上眼打盹”,[2]73可以看出老北京城内小茶馆的生意以及人们对“茶”和“茶馆”的喜好。 二、特色节日 作为民俗文化浓厚的老北京城,各种风俗礼仪名目繁多,规矩礼数讲究严格。节日文化,则是展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窗口,也是某种特定场合下人们寄托美好愿望的表达形式。 (一)诞生礼 “广义的诞生礼指求子至周岁的一系列礼仪。狭义的诞生礼指婴儿出生后的庆祝活动,一般在婴儿诞生后第三天举行,俗称‘三朝’或‘洗三’”,[7]156,158在《正红旗下》中,亲朋好友为“我”做“洗三”典礼时,“老太太们,媳妇们,都先‘添盆’”,[3]128把一些铜钱、花生、红白鸡蛋放进盆里;白姥姥还说着祝词“先洗头,做王侯;后洗腰,一辈比一辈高……”,[3]128都是对新生儿的美好祝愿,洋溢着喜庆祥和之气,白姥姥 “用姜片艾团灸了我的脑门和身上的各重要关节”,“拾起一根大葱打了我三下……一打聪明,二打伶俐”,[3]129这些流传在民间的“洗三”庆典,隆重、喜庆、祥和,有着人们寄予某种美好愿望的民间文化内涵,包括流传至今的“抓周”、“满月”等新生儿的庆典活动,在民间依然广为流行。 (二)祝寿礼 “祝寿礼”是为年事已高的人做寿,“一般在六十、七十、八十等逢十之年举行……有的地方在逢九之年行祝寿之礼,有的地方则在逢一之年举行”,[6]172做寿礼时,主家要宴请亲朋好友,而前来祝寿者也要为寿星上礼,寿堂布置也很讲究。在《骆驼祥子》中对车厂主刘四爷的“六十九岁寿礼”的描写就带有老北京逢九之年行祝寿礼的特色。作为车厂主刘四爷的“祝寿礼”,气势场面自然不会逊色,搭棚挂彩子,包红布,以三国里的战景为彩屏,香炉、寿面寿桃苹果,一个都不能少,刘四爷正要借着办寿礼来大显气派,“寿堂正中还短着个大寿字,照例是由朋友们赠送”,[2]100作为“寿星”的刘四爷身穿新做的皮袍马褂,迎接赶来道喜的老朋友,拜寿上礼,坐席吃面,以示老人健康长寿之意。 三. 居住文化 谈到老北京的居住,不少人都会首先想到四合院、胡同等耳熟能详地代表老北京市民居住模式的名词,这些似乎已经成为了老北京的一种标志性居住形式。 (一)四合院 四合院,是老北京人的理想居住模式,“所谓四合院,是指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老北京人称它为四合房,四合院的精髓在于‘合’字。”[4]3这样的构造模式,使四合院规整、宁静、封闭,既具有较强的私密性,又呈现出和谐统一之意,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居住观念,蕴含浓厚的文化气息。《骆驼祥子》中刘四爷居住和经营的“人和车厂”,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四合院,“人和厂的前脸是三间铺面房,当中的一间作为柜房,只许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