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六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上)
民居文化漫话
余卓群’
摘要: 民居研究有许多版本。本文从民居是生活基础、民居类型、民居文化、民居意识进行了扼
要阐述。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以祈在建筑创作中有所升华,提高建筑文化品位.
关键词: 民居文化意识
一民居是人类生活基础
在天、地、人三者中,人需求一个理想的住居环境,环境的物化就是建筑。社会建筑多式多样,
而民居是最基本要求。
民居反映生活中国地域广袤,民族众多,地理各别,其中民居反映着不同的民族习俗和不同的
生活方式。
民居富原创性民居在建设过程中,是根据约定俗称历史承传的结果,其中反映的深层意识和传
统文化,富有原创性。
民居的民族情调从民居中可以探索建筑模式生成的原因,提炼其中反映民族情调的符号和信
码,是建筑地域化、民族化的重要基因。
民居启迪创新建筑创作源于传统而高于传统,而不是旧建筑模式的因袭与“克隆”,研究民居
有助于提高建筑创作,启迪创新。
二中国民居类型
民居量大面广它与人类住居环境、生活习俗、民族意识、经济条件、文化水平密不可分,产生
了十分丰富的民居类型。
地域性按地域说,有平原民居、山地民居、高原民居、草原民居、换土民居、水上人家……各
具特色
民族性由于各民族的生活习惯、宗法理念、历史传承不同,高山族的窝铺、羌族的邛笼、藏族
的碉楼、傣族的竹楼、汉族的合院、维吾尔的阿以旺、土族的庄窠、客家的团楼都反映了不同的外
貌。
构成性由于人类居住环境不同,民居有多种多样组合,有单幢、合院、村庄、寨、堡……直至
一个城镇,除了一般住局外,又考虑了一系列公共活动要求。
型制性按民居的型制,分类不一。其中主要的有北京的四合院、晋中大院、青海庄窠、丽江四
合五天牛、徽州民居、湘西吊脚楼、云南一颗印、重庆重台天并、新疆阿以旺、壮族“麻栏”、苗族
“半边楼”、黎族船形屋、布依族石头房、黄土高原窑洞、苗族井干式、客家团楼、草原蒙古包、广
东竹筒房、土家族吊脚楼、番禺“水棚”、大理土库房、侨乡“庐居”……
‘余卓群,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339
第十六届巾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上)
三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
l风水与相土并重
重视环境民居对环境的选择,十分重视,对于传统风水,一脉相承。俗云“弯弯房屋嘴嘴坟”,
意即山水合抱之处宜于居住,地势高爽之处宜于建坟(土葬)故建筑选址定基,要求前面开阔,背
有依托,左右辅弼,风水学称之与“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视为是最佳模式。
依山面水建筑基地讲求依山面水,前低后高,层层拔高,左右有岗阜为之辅弼,基地凹凸有致,
形成气势环抱,建筑不至于突兀孤立。条件不足,利用林木、修竹、挖池、堆阜加以调剂。
风口朝向建筑朝向,强调气口,注重小气候。大多向阳背风,面江朝湖、向谷而设大门。
相土尝水《吕氏春秋·尽数》说:“轻水所多秃与瘿人,重水所多馗与蹙人,甘水所多好与美人,
辛水所多疽与痤人,苦水所多旭与伛人。”意即水轻的地方多秃头大脖子的人;水重的地方多肿腿和
不便走路的人;水甜的地方多仪容端庄美丽的人;水辣的地方多生毒疮和粉刺的人:水苦的地方多
鸡胸驼背的人。所以自来苏杭、四川多美女,过去都是达官贵人养尊处优之地,这与水土质量有关。
当然土质不佳,毒虫蚁聚,草木不生,松软沉陷,遇水成泥,干后板结,都非佳境。建筑选址应远
离矿区,该区有一定污染,宜加慎重。
2建筑与自然协调
尊重自然民居对自然环境十分重视,建筑与自然和谐共融,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
的环境观,内含道家的“道法自然”的理念,建筑因地、因时、因材、因人而异。充分利用自然的
地形地貌,使之与建筑内外空间组织巧妙的结合,丰富了建筑内外空间,拓展了建筑布局和组合手
法。
结合地形民居利用地形,采用多种多样手法,有台、挑、吊、拖、梭、靠、跨、架、爬、转、
退、钻、让、错、分、联、院、廊、庭、井……使建筑组织高低错落、走马转角……创造了千姿百
态的民居。忠县石宝寨、江油窦圃山、重庆的重台天井、青城的朝天宫、山西悬空寺、敦煌莫高窟、
福建的团楼、拉萨布达拉……是其中的提炼与升华,令人叹为观止。
利用自然民居在建设中,举凡基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供配电安全管理规程供配电安全管理规程.doc VIP
- ACS880 FPNO_21_PROFINET IO通讯调试指导.docx VIP
- 2025年新高考语文试题全国Ⅰ卷(附参考答案) .pdf VIP
-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测试含期中期末及答案.docx
- BH207 GL 12 050风险岗位应急处置管理制度 副本.docx VIP
- 中小学幼儿园基孔肯雅热健康教育课件.pptx VIP
- 2024版社区两委考试题目.pdf VIP
-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质量评估政治试题.pdf VIP
- 2024年水发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真题.docx VIP
- 2024年无锡市工会社会工作者招聘考试真题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