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病针灸治疗PPT
少阳 侧头痛 风池 太阳 外关 风池 太阳 厥阴巅顶痛 百会 太冲 百会 刺灸法 毫针刺法 —— 各种头痛 电针 ——各种头痛且头痛较剧烈者 点刺放血 ——瘀血头痛 梅花针叩刺 —— 各种头痛 灸法 —— 虚性头痛 现代研究进展针刺镇痛的基本原理 针刺镇痛基本上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功能,是从针刺穴位来的和从痛源部位来的传入冲动在脑内特别是丘脑内相互抑制的结果。 — 张香桐, 1973年 针刺镇痛的基本原理 针刺镇痛是在针的刺激作用下,在体内发生的一个从外周到中枢各级水平,涉及神经、体液许多因素,包括致痛与抗痛这对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的、质杂的动态过程。 — 韩济生, 1984年 针刺 脑干 间脑 边缘系统和基底节 大脑皮层 脊髓 疼痛 参与针刺镇痛的神经递质 参与针刺镇痛的神经递质 五、失眠(Insomnia) 现代医学 神经衰弱、 焦虑抑郁状态、 高血压病、 动脉硬化症、 更年期、 贫血等。 中医 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机体阴阳不平衡而发病。 其病位心,但与肝、脾、肾、胆等脏腑的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 针灸选穴治疗 主穴: 安眠 神门 内关 三阴交 配穴 肝火上炎——肝俞、心俞 太冲等 心肾不交——太溪、肾俞、心俞、 百会等 心脾两虚——脾俞、心俞、足三里等 胃腑失和——中脘、天枢、足三里等。 心胆虚怯——心俞、胆俞等 刺灸方法 1、毫针 2、电针 3、耳针 六、面瘫(Facial Paralysis) 现代医学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指由于茎乳突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导致的以一侧面肌完全或不完全瘫痪为主要特征,并排除其他如中耳炎、带状疱疹、听神经瘤、外伤等原因造成的继发性面瘫。 中医 “面瘫”。 认为本病多为风邪侵袭头面部经脉,引起经脉气血失和,失于荣养所致。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表现为面部板滞,眼睑闭和不利,额纹消失,口角歪向对侧,鼻唇沟变浅,漱口漏水,不能鼓气吹哨,有些伴舌前2/3味觉消失,耳后痛,听力过敏,有的外耳道出现疱疹。 针灸取穴治疗 攒竹、太阳 四白、下关 迎香、地仓 颊车、翳风 合谷(健侧) 攒竹 太阳 四白 下关 迎香 地仓 颊车 翳风 七、中风(Wind Stroke) 现代医学 急性脑血管病 中医 中风是以猝然昏扑、不醒人事、口眼歪斜、舌强语塞、肢体不遂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症。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恣食肥甘、痰湿内盛、加之忧思恼怒劳累虚损,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气血逆乱而发。 针灸取穴治疗 八、痹证 现代医学 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等 中医 由于外邪侵袭肌体,造成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的以肢体关节、筋骨肌肉处的疼痛、酸楚、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至肿大变形为主的一类病. 第四章 常见病的针灸治疗 1、局部取穴 (Selecting nearby points) 2、远道取穴 (Selecting distant points) 3、随症取穴 (Selecting points according to symptoms) 4、选取经验穴 (Selecting experienced points) 第一节 选穴处方的基本原则 远端取穴 随症取穴 局部取穴 第二节 针灸治疗常见病 刺灸方法( Acupuncture Techniques) 毫针 刺血 走罐 针灸作用机理研究 1、针灸抗炎症作用 渗出 增生 变质 炎症反应 针灸 针灸作用机理研究 2、针灸具有退热作用 针刺合谷、曲池、大椎等,治疗521例急性菌痢、流行性感冒所引起的发热,大部分病例针刺后48小时后退热 二、胃痛(Stomachache) 现代医学 急、慢性胃炎、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胃肠功能紊乱等。 中医 肝气犯胃 寒邪犯胃 饮食积滞 脾胃虚寒 气机不畅、停滞不通为主要发病机制。 针灸取穴 主穴: 中脘、内关、足三里 中脘 内关 足三里 针灸取穴 配穴 肝胃不和——阳陵泉,太冲等。 脾胃虚寒——脾俞、胃俞、 三阴交、天枢等。 刺灸方法 毫针 电针 艾灸 耳针 针灸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针灸对消化系统的运动和吸收功能有不同程度的调整作用 迟缓 痉挛 促进蠕动 松弛 胃 胃液 胃酸 调节 打嗝不止怎么办? 教你一招 三、呃逆 (Hiccup) 现代医学 膈肌痉挛 中医 气逆上冲,出于咽喉,呃呃作声,有声无物,声短而频,不能自止。常由于饮食不当、过食生冷油腻或情志不舒或脾胃虚弱等因素导致胃失和降,上逆动膈而成。 针刺取穴和方法 1、内关 强刺激使患者产生极酸胀的感觉,并尽力屏住呼吸。 2、攒竹 针尖朝眶上孔刺入,用力捻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