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庄子论处世的两难困境与因应之道.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庄子论处世的两难困境与因应之道

《莊子》生存哲學中兩難困境的提出與因應 新任教師專題研究計畫成果論文 計畫主持人:國文系助理教授 林明照 執行期間:2006.10.01-2007.09.30 前言 《莊子》的生命哲學,旨在揭顯忘物我、齊是非、一死生之無待逍遙﹔而此等價值理想,乃是立基在人具體的生存境域中。〈天下〉篇言﹕「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於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正說明,個人生命是在無所逃脫的在世生存中,尋求無待與自由﹔而生命的自由與無待,也正須落實在處世的優游與相忘中。 從〈人間世〉等深入探討人生存處境的篇章來看,《莊子》的確未曾輕易地略過人生中的種種生存實態,特別是普遍存在於人處世中的艱難與困境。對於《莊子》而言,儘管理想中的人物型態總具有「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登高不慄,如水不濡,入火不熱」等超離塵俗之玄遠形象,但是那於內無法解除的親情感受,於外難以逃脫的君臣禮法,方是人真實生存於其間的大戒,也是人具體的生存處境。在這親情禮法、君臣權力等所構成生存境域中,不但難以輕易地脫塵超俗,反而是處處充滿困境與兩難。然而這正是人生存的事實,也是人生企求超越的始點。 學界對於《莊子》的處世哲學已多所論及,也討論了《莊子》中有關處世困境的論點﹔不過,似乎較少注意到《莊子》對於處世困境中兩難困境的諸多描述與探討,以及其在《莊子》生命哲學中的意義。實則,在《莊子》處世或生存哲學的討論中,兩難困境乃廣泛出現並深入探討的議題。其討論內容含蓋了兩難困境的提出、解決之道,以及由之體現的物我關係等部份。就理論層次而言,則涉及了生存與處世境域的實然性描述,以及理想之物我關係、個人與生存處境關係等價值性思考。似乎,《莊子》中廣泛論及兩難困境,並非偶然性地敘述﹔而是有意突顯此議題,來展現《莊子》對生存處境的相關思考。 本文將針對《莊子》中論及兩難困境的相關材料進行討論,嘗試釐析《莊子》透過此議題進行了哪些有關處世哲學的思考。全文包括四個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分析兩難困境的背景,說明《莊子》對於人主要在世處境的解釋。第二部分則就《莊子》中所提出的諸般兩難困境進行分析,指出兩難困境呈現了人處世中左右為難、進退維谷的窘境。第三部分則就《莊子》有關兩難困境的因應之道作出討論,而這又分成兩部分﹕其一是不理想因應之道的提出與檢討﹔其二是最終理想因應之道的提出與所涵蘊的價值理想。第四部份則作出結論。 一、兩難困境的背景 在《莊子》的處世或生存哲學中,兩難困境的提出,除了涉及道德選擇上的兩難,更多地是側重於表現人生存於世間中的諸般困境,特別是那些左右為難、進退維谷的兩難處境。《莊子》透過描述與探討這些兩難困境,一方面呈現人生存處世中的種種衝突與緊張,同時也分析這些兩難困境產生的根本原因。可以說,這些生存性的描述與分析,正是《莊子》生命哲思的起點。《莊子》的生命哲學,總是試圖回到原初的生存處境,再由此思索生命的理想走向,而兩難困境的分析正是此中思考的一環。 兩難困境既然屬於《莊子》生存性描述的一環,我們有必要先探討《莊子》對於人在世處境的解釋。 (一) 在世處境中的二大戒 首先《莊子》認為,人生存於世,總有難以逃離的部分,《莊子》特別指出二者﹕內心的親情感受與外在的君臣禮法關係。這一內一外二者,既屬人基本的生存內涵,同時也攸關人性的內容與表現。〈人間世〉中論及﹕ 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義也。子之愛親,命也,不可解於心;臣之事君,義也,無適而非君也,無所逃於天地之間。是之謂大戒。是以夫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擇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樂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於悅生而惡死! 《莊子》此處所論天下之二大戒,意含著人生存於世所具有的兩項事實。其一是子女對父母的關愛之情,當然也包括父母愛子女之情。《莊子》以為這是「命」,是無法在心中解除的。依《莊子》常將「命」解釋為必然性來看,《莊子》以「命」言父母子女之親情,蓋有視親情為生命必然事實之意。其次則是君臣關係。《莊子》側重言「臣之事君」,除表明尊卑關係外,似亦在表現君臣之間權力的不對等性。《莊子》認為,君臣關係是「義」,是無所不在的,人對於這種關係很難有選擇要不要的餘地。《莊子》在探討人的生存處境時,特別著眼於此種關係上。 《莊子》將親情關愛與君臣關係視為天下之二大戒,實涉及到周代以降禮制規範中親親與尊尊兩大倫常範域。不過,《莊子》以「命」言親情,以「無所逃於天地之間」言君臣,似乎不在強調其倫理價值,而是著重於就人生存處境中的必然性與事實性來看待親情與君臣關係的存在。既然是就生存處境中的事實與必然來看待親情與君臣關係,則《莊子》雖仍論及「孝」與「忠」之德目,然而所強調的實非如何成就孝子、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