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地铁设计的鼻祖
我国地铁设计的鼻祖、中国第一条地铁的总工程师谢仁德
谢仁德,男,浙江杭州人,1912年出生。我国地铁设计的鼻祖,也是我国第一条地铁的总工程师。1930年毕业于杭州蕙兰中学。1936年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937年参加工作,先后参加了湘黔及湘桂铁路建设及设计工作。1952年调铁道部第三设计院, 任大型建筑处总工程师。1959年调任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设计处总工程师,作为我国首任地铁设计技术总负责人, 他主持了我国第一条地下铁道—北京地下铁道一期工程前期研究及设计工作。
如今,已98高龄的老人虽然耳朵聋了,眼睛花了,反应迟钝了,行走得靠助行车,可是一说起当年修建地铁那些事儿,他立即兴奋起来,深陷的眼球放出了惊喜的光芒,连忙示意让90岁的老伴沈大妈给人做“翻译”……
奉调改行
1953年9月,一份名为《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要点》的报告,摆在了中央决策层面前。当年9月28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北京市委开始着手地铁筹划工作。1956年10月,北京地下铁道筹建处正式成立。按照中央的安排,修建地铁所缺的行政及技术干部由铁道部、地质部、城市建设部抽调支援。
1959年,一纸调令将谢仁德从南方的铁路建设现场调到了北京地下铁道设计处。谢仁德由桥梁设计改行地铁设计,担起了我国地铁设计第一任总工程师的重担。这位曾与茅以升共事的高级工程师当时却是一脸茫然。“那时候只知道地铁是一种在地下行驶的机车。至于怎么修,就不知道了。”
方案之争
在谢仁德到来之前,地铁筹备处关于北京地铁已经有了一个规划。这个规划由一条环线和六条直线组成,全长172公里,车站114个。报告中进入具体规划的线路有两条。两条线各有利弊。第一线途经中央机关多,交通量集中,建成后能兼顾防空和交通,但不能连接京西北。第二线则可以连接京西北,但颐和园一带客流少,过于浪费。而且,西北郊的地质条件不如西郊,施工难度大。资金有限,必须择一先行……
除了线路之争,还有个问题也争论不休:是学习苏联地铁全线深埋入地面60米以下呢,还是像大多西方国家那样浅埋在地下5至12米?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也是几经周折。
深埋比浅埋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投资也大。但从战备考虑,深埋比浅埋更具优势。因此,最初北京地铁还是确定为深埋。
根据北京地质勘探资料,地铁的实际深埋将超过原来估算的深度。以地铁北京站为例,深埋将达到160米,还有些地方甚至将达到200米。不仅造价昂贵,且施工极为艰巨。“这样的深度,电梯的长度至少要400米。我们根本无法生产这种超长电梯。一旦供电中断或者电梯出现故障,乘客根本出不来。还有,如果漏水或者遭到破坏,就更麻烦了。”谢仁德忧心忡忡。
1960年2月,谢仁德在广州向周恩来和6位元帅做了汇报,详细陈述了深埋暗挖方案和浅埋明挖方案各自的利弊。周恩来返京后,安排时任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的林彪到木樨地,乘坐升降机到井下,体验地铁深埋方案施工的困难和将来的不便。
3个月后,中央正式批准北京地铁采用“浅埋明挖”的方案。
神秘施工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谢仁德正踌躇满志,准备将心中的蓝图付诸现实。
然而,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北京地铁暂停建设! 三年自然灾害使中国经济状况极为艰难。中央只得决定北京地下铁道建设暂停进行。铁道部随即也下令撤销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只保留一个地下铁道研究所。这无疑给谢仁德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但他相信地铁建设终究会重启。他潜心等待,始终没有停止手中的研究工作。
1965年,国内经济好转。中央又一次把目光投向了北京地铁。3月28日下午,谢仁德见到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他向邓小平同志汇报了北京地铁的简要情况。次日,在地铁领导小组召开的汇报会上,李先念副总理传达邓小平的指示:“今年要动工,不要搞苏联地铁富丽堂皇那一套,要坚固实用,朴素大方。”
此时的谢仁德自是千斤重担压在肩。从中央决定地铁一期工程在1965年7月1日建党44周年纪念日开工的那一天算起,距离开工的日子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可我们的设计人员既无参考资料又无设计经验。那时,国内地铁尚无一条,国际上技术对我保密,甚至有人扬言:中国要独自拿出地铁设计图,少说也得四五年。为了替所有的中国人争这口气,谢仁德带领全体设计人员一起攻关。他们蹲图书馆,泡资料室,超负荷运转,有的人在图板上睡着了,甚至还有人昏倒在办公室现场。就这样,只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就拿出了第一个施工段的图纸。
同年7月1日,北京地下铁道第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国务院将地铁列为重要战备工程,代号“401”。 时任北京市市长的彭真主持了开工典礼。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邓小平、罗瑞卿等出席。当时已79岁高龄的朱德亲自拿起铁锹,为地铁破土。不过,出于战备工程的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