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学教学的现代发展
数学教学的现代发展 郑毓信 2006,11,阜阳 简介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研究领域:数学哲学;科学哲学;数学教育与科学教育。 已出版著作21部,发表论文230多篇。 引入: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一个常见的提法:努力促进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问题:何谓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又如何才能有效地促进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具体分析 基本立场:既应反对盲目的乐观情绪;同时又应防止对于课程改革的全盘否定。 关键:认真的总结与深入的反思。 具体看法:课程改革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三个不同的阶段) 改革初期:激情时代 “跨入21世纪,中国迎来教育大变革的时代,百年难遇。……能够亲历大的变革是我们的一种幸运。‘人生能有几回搏?’……愿我们在改革的风浪中搏击,在改革的潮头上冲浪……20年后,历史将会记得你在大变革中的英勇搏击。”(张奠宙) 普遍心态 心情激动,具有强烈的改革愿望; 积极投入,充满信心; 努力学习,积极探索……。 改革中期:感受困惑 观摩课后的感受:差距变小,甚至可以发现不少问题,并多多少少有一种不满意的感觉,特别是,似乎未能真正解决心中的困惑! 教研员的感受:两难境地 “作为一名教研员,我常常体会到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确实遇到了不少困惑。目前,教师要上出一堂大家都认为好的课,真难!如果课上不注重情境设置、与生活联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评课者就会说上课教师‘教育观念未转变’,‘因循守旧’;如果课上注意了这些,评课者又很可能说‘课上得有点浮’,‘追求形式’。教师往往处于两难的境地。”(谢惠良,“把握实质,用心选择”) 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我们认为:从实验的过程来看,《标准》所倡导的改革在总体思路上是正确的,收到的效果也是明显的;如果不坚持改革,再回到以往的课程结构中去……是不可能的。正如一些实验区的老师们所说的:再像过去那样教数学,我们肯定不能答应。”(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关于《标准》的修改意见综述”) 相反的观点 “在我看来,这个‘新课标’改革的方向有重大偏差,课程体系完全另起炉灶,在实践中已引起教学上的混乱。特别是,‘新课标’与此前许多年实行的几个数学教学大纲相比,总的水准大为降低。这个方向是错误的。”(姜伯驹:“新课标让数学课失去了什么” ) “……这个大纲要彻底审查。而且还要再重新成立一个重新设计大纲的委员会。……我觉得实在是已经到了悬崖勒马的时候,因为这个灾难性的效果实际上已经很明显的显示出来了。”(项武义,“在2005年数学会数学教育工作委员会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 必要的思考 究竟应当如何去看待上述的变化或争论,特别是,这究竟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倒退? 数学课程改革:何去何从? 可喜的发展:务实! (1)研究氛围的提升。 从观摩课、示范课到研究课 ; “好课多磨”:要从各种人为的束缚、定势和依附中摆脱出来。 “平常人上平常课”:加强研究 “没有类似赛课之前的反复演练,为研讨会提供直观而真实的教学实例。研究课一结束,作课教师、专家学者、教研人员、特级教师和与会代表现场针对课例进行分析与反思,台下与会者同时参与评课活动,可以随时提问和质疑。随时示意发表自己的观点。”(“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实验总结表彰暨教材培训研讨会”综述) 摆脱各种人为的束缚 “‘好课多磨’活动通过思维的碰撞,带给我们启迪:要从各种束缚、禁锢、定势和依附中摆脱出来……从而使我们在教学理论上有所提升,在课堂实践中得到提高……。”(“‘好课多磨:数学名师演绎课堂新经典’活动综述”) (2)路在自己脚下 “新课程改革进行到现在,专家们众说纷纭,我们也莫衷一是。还好,真正每天在教室里和新课程打交道的,站在讲台上能够决定点什么的,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还是我们一线教师,而教育变革的最终力量可能还是我们这些‘草根’。”(潘小明,“‘数学生成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课堂教学,如何设计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无疑是教师最应关注的话题 。”(张丹) 有效课堂:数学教学的素朴追求 (3)去除浮燥,回归理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有必要审视初期的一些做法:强调了对原有的数学课程的批判后,是否还要去继承;在强调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后,是否还要充分发挥认真听讲、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的作用;……或许这些都是常识,但在所谓的‘新理念’的光芒下往往连常识都会迷失,迷失在被煽动起的浮躁中。”(徐青松 ) 基本立场:回归理性,提倡务实 回归理性,特别是,加强批判与反思,从而切实各种盲目性与片面性; 永恒的追求:改进教学; 当前的基本立场:发现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数字水务智慧水务整体解决方案.docx VIP
- 高中物理力学探究活动设计.doc VIP
- 温州大学432统计学2020---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真题.pdf VIP
- 海底捞绩效考核海底捞绩效考核.doc
- 海南大宗商品交易所.pptx VIP
- 2020年温州大学考研真题432统计学(2020年) .pdf VIP
- 石河子大学2023-2024学年第1学期《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附标准答案.docx
- 2025届全国各地高三模拟试题分类精编01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学生版.pdf VIP
- 储能系统并网发电启动试运行方案.pdf VIP
- 食品饮料行业深度报告:社会减糖大势所趋,明星产品呼之欲出-241114-东北证券-56页.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