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微生物学3牙菌斑-.ppt

  1. 1、本文档共10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口腔微生物学3牙菌斑-

细胞内多糖(In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s, IPS) 存在于细菌体内,作为一种储能形式,当外源性糖提供不足时,为菌斑细菌的新陈代谢提供能源。主要为糖原和支链淀粉。 细胞外多糖(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s, EPS) 存在于细菌体外,主要有葡聚糖、果聚糖和少量的杂聚糖。细胞外多糖分为水溶性和水不容性两种。 不同底物对生物膜EPS的影响 PLoS Pathog 8(4): e1002623. 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细菌细胞与EPS组成的动态变化 PLoS Pathog 8(4): e1002623. 4. 脂质 占菌斑干重10%-14%,多位于菌斑基质中,主要有磷脂、糖脂和中性脂。菌斑中的脂质对菌斑的矿化和细菌对牙面的粘附有一定影响。 5. 无机物 占菌斑干重的5%-10%,主要有钙、磷、镁、钠、钾及少量的铜、铁等。无机物一部分位于菌细胞内,另一部分分布于菌斑液中。菌斑具有集中钙、磷、氟的能力,菌斑中钙、磷、氟含量明显高于唾液。 五、形成和发育 The Biofilm Life Cycle 1、获得性膜的形成 2、细菌的黏附和集聚 3、生物膜的成熟 4、生物膜的分散 (一)获得性膜的形成 唾液糖蛋白选择性吸附在牙齿表面所形成。 1. 形成机制 获得性膜的形成机制 Enamel crystals Pellicle lipid/protein layers (1-10 μm) 2. 组成 糖蛋白、酸性富脯蛋白、富酪蛋白、白蛋白、氨基酸、脂类物质、碳水化合物、一些酶和免疫球蛋白等。 3. 生物学作用 (1)确定首先定植在牙面的细菌种类 (2)细菌代谢的营养来源 (3)保护釉质表面 (4)牙面上的离子保护库 1. 细菌的黏附:细菌在牙面上的附着 (1)钙桥作用 (2)氢键作用 (3)疏水作用 (4)受体粘结素作用 (二)细菌的黏附和集聚 钙桥作用 氢键作用 疏水作用 疏水基团 疏水蛋白 黏附素与受体 黏附素(Adhesin):细菌表面的蛋白样成分,以立体化学的特异方式结合到组织表面的受体上 受体(Receptor):组织表面与黏附素结合的物质 黏附素与受体结合模式 主要口腔细菌的黏附素和受体 细菌名称 黏附素 受体 血链球菌 唾液酸蛋白 粘蛋白 轻型链球菌 唾液酸蛋白 粘蛋白、淀粉酶 变异链球菌 几种蛋白 粘蛋白、淀粉酶、富脯蛋白 远缘链球菌 葡聚糖蛋白 葡聚糖 粘性放线菌 I型菌毛 富脯蛋白、富酪蛋白 II型菌毛 半乳糖残基、链球菌 内氏放线菌 II型菌毛 半乳糖残基、 链球菌 颊纤毛菌 半乳糖蛋白 半乳糖残基 具核梭杆菌 半乳糖蛋白 半乳糖残基、胶原 中间普氏菌 半乳糖蛋白 半乳糖残基、胶原 牙龈卟啉单胞菌 菌毛、血细菌凝集素 富脯蛋白、精氨酸、多肽胶原 2. 集聚(aggregation) 一种细菌黏附于另一种细菌的表面称之为集聚 (1)细菌间通过自身合成的细胞外聚 合物而相互粘附 (2)不同种细菌直接粘附在一起 (3)细菌与宿主的聚合物相互作用, 使细菌容易聚集在菌斑中 (三)牙菌斑生物膜的成熟 牙菌斑的生长周期 成熟牙菌斑的形态结构特征 1.龈上菌斑(supragingival plaque) 位于牙颈部龈缘以上牙面上的菌斑。包括窝沟菌斑、光滑面菌斑、邻面菌斑、颈缘菌斑。这种菌斑的结构比较完整,主要细菌是革兰阳性球菌、杆菌。随着菌斑成熟,革兰阴性球菌、杆菌和丝状菌的数量增多。 牙龈萎缩 2.龈下菌斑(subgingival plaque) 位于龈缘以下,分布在龈沟或牙周袋内,分为附着龈下菌斑和非附着龈下菌斑。 附着龈下菌斑 非附着龈下菌斑 *非附着龈下菌斑 位于附着龈下菌斑的表面,为结构较松散的菌群,直接与龈沟上皮和袋内上皮接触,主要为格兰阴性厌氧菌,还包括许多能动菌和螺旋体 * 附着龈下菌斑 由龈上菌斑延伸到牙周袋内,附着于牙根面,其结构、成分与龈上菌斑相似,细菌种类增多,主要为格兰阳性球菌及杆菌、丝状菌,还可见少量格兰阴性短杆菌和螺旋体 龈上、龈下菌斑的主要特征 特征\菌 斑 龈上菌斑

文档评论(0)

erfg4e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