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铁蛋白抗丙型肝炎病毒的机制及其应用.docVIP

乳铁蛋白抗丙型肝炎病毒的机制及其应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乳铁蛋白抗丙型肝炎病毒的机制及其应用

乳铁蛋白抗丙型肝炎病毒的机制及其应用 ? 144?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6年第33卷第3期 034乳铁蛋白抗丙型肝炎病毒的机制及其应用 罗薇,刘宁综述 (东北农业大学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摘要:乳铁蛋白(u)是转铁蛋白家族中的一员,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据报道在体外培养细胞中u能抑制丙型肝炎病毒感 染,并且是由于u的第6oo一605位和第625—632位氨基酸片段与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E2蛋白质直接作用,破坏丙型肝炎 病毒复制.本文对u抗丙型肝炎病毒机制及其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乳铁蛋白;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 中图分类号:R1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226(2006)03—0144.03 丙型肝炎病毒(HCV)属黄病毒科,其基因组为 单股正链RNA,易变异,目前可分为6个基因型和若 干亚型.HCV基因组含有一个开放读框(ORF),编 码1O余种结构和非结构(NS)蛋白如:核心蛋白, E1,E2,P7,NS2,NS3,Ns4A,Ns4B,NS5A和NS5B. HCV基因型的复杂性成为丙型肝炎疫苗生产的障 碍.目前公认的治疗急性丙型肝炎的药物为干扰 素,但效果也仅达30%,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效果 很好,但副作用明显. 乳铁蛋白(1actoferrin,Lf)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 功能的天然活性糖蛋白,属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 家族,分子量约80kDa,包括两叶(N.叶和c.叶),每 叶能绑定一个Fe¨,此二叶同源性较高,约为35%. 目前已经研究清楚IJf的空间结构.尽管IJf的整体 结构与Tf非常相似,也具有很多相似的生理功能, 都是体内运输铁的主要物质,但IJf还具有两个特 性,首先,IJf的铁结合常数是Tf的300倍;其次,与 Tf相比IJf有很强的抗菌活性,起作用的主要是氨基 端.现已证明IJf还具有抗病毒作用,包括抗人免疫 缺陷病毒(HIV),抗巨细胞病毒,抗疱疹病毒I和Ⅱ 型,抗轮状病毒等作用¨J,近几年还发现IJf对 HCV也有抑制作用,有望开辟治疗肝炎的新途径. 1Lf抗HCV的机制 1.1与病毒颗粒作用 HCV有两个包膜糖蛋白E1,E2,1997年Yi等 发现包膜糖蛋白E1,E2能够形成异低聚物,而脱脂 收稿日期:2005—09—12;修回日期:2006.03.09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院校骨干教师创新能力资助计划 作者简介:罗薇,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食品营养. 乳中IJf能够阻碍E1,E2键的断裂,因此猜测IJf能 结合HCV包膜蛋白.他们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 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这两种蛋白进行分离和纯 化,用蛋白质印迹法证实人乳IJf与E1,E2蛋白结 合.在体外通过拆分法(pul1.downassay)进一步证实 IJf能结合HCV,它使用了免疫沉淀反应生成的IJf结 合蛋白树脂A;抗IJf抗体能有效地与E2蛋白发生 联合免疫沉淀反应,证实IJf在体内也能直接结合E2 蛋白.以上说明IJf能与病毒颗粒发生作用. Ikeda等将牛IJf与HCV进行预培养处理,再 加入到人工培养的肝细胞株(PHSCH8),利用PCR 技术检测病毒感染情况,结果发现IJf能有效阻止肝 细胞感染HCV;但是若先将牛IJf与PH.SCH8预处 理,再加入HCV则不能阻止病毒感染,证实牛IJf抗 HCV活性是由于和HCV直接作用的结果.进一步 研究发现人IJf也有此作用,而Tf家族中其他成员却 没有此作用.现已发现IJf氨基端的环状结构是其 抗菌活性的重要区域,但却与抗HCV活性无关,提 示其它区域在抗HCV感染中起作用. 为了调查肝细胞表面受体中感染HCV的决定 因素,Matsuura等和Tamura等先后利用水泡性 口膜炎病毒(VSV)重组体与HCV包膜蛋白E1,E2 制成了HCV.VSV3种假模型VSVdeltaG*(HCV), VSVdeltaG*(E1)和VSVdeltaG*(E2).在VSV被 VSV抗体完全中和的情况下观察肝细胞系(HepG) 被感染的情况,用胰蛋白酶,衣霉素,硫酸盐多聚糖, 链霉蛋白酶,肝素酶,类肝素酶(heparitinase)等处理 细胞系来降低感染,但是VSVdeltaG*(HCV)的传染 能力仍能达到90%,而且发现VSVdeltaG*(HCV)的 传染能力比vsVdeltaG*(E1)和VSVdeltaG*(E2)高1O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6年第33卷第3期?145? ~ 20倍,提示细胞表面糖蛋白类在HCV感染中起重要 作用. 1.2Lf与HCV的结合部位 u是一种糖蛋白,由一条多肽链构成,其多肽 链上结合有二条糖链,含量为7%左右,组成包括半 乳糖,甘露糖,N.乙酰半乳糖胺,岩藻糖以及涎酸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