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液体管理2015-4-20PPT
主讲人:邹燕敏
日期:2014—5
;主要内容;
体内并无纯水,体内的水与溶解于其中的电解质、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以 及蛋白质等组成体液,广泛分布于组织细胞内外,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正常成人的体液总量占体重的60%;体液的2/3分布在细胞内,称为细胞内液(intra cellular fluid,ICF),约占体重的40%;体液的1/3分布在细胞外,称为细胞外液(extra cellular fluid,ECF),约占体重的20%。细胞外液中的血浆约占体重的5%,其余的15%为组织间液。组织间液中有极少的一部分分布于一些密闭的腔隙(如关节囊、颅腔、胸膜腔、腹膜腔)中,称第三间液。由于这一部 分是由上皮细胞分泌产生的,又称为跨细胞液(transcellularfluid)。人体每天的基本生理需水量2000-2500ml.
体液总量的分布因年龄、性别、胖瘦而不同。从婴儿到成年人,体液量占体重的比例逐渐减少。新生儿体液量约占体重的80%,婴儿占70%,学龄儿童约占65%,成年人占60%.另一方面,体液总量随脂肪的增加而减少,脂肪组织含水量约为10%~30%,而肌肉组织含水量约为75%~80%,故肌肉组织液发达者较能耐受失水性疾病。;
新生儿 婴儿 学龄儿童 成年人
总体液量 80% 70 % 65 % 60%
(占体重的百分比%)
;
;
;
;
;
;晶体液不能保证足够的容量效应
; ;
;
;
胶体液(colloids)是高分子物质的液体
(分子量至少是10000道尔顿),不易透
过毛细血管膜而弥散;
;
; 液体复苏选择主要根据所丢失体液的类型决定
平衡盐液主要用于补充功能性细胞外液的丢失,
而其扩容和维持血管内容量效果是有限的 。
高张盐水主要用于细胞内有水钠潴留病人的液体补充
胶体液对维持血管内容量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特定的目的选择特定的液体!
创伤后严重失血者,复苏可首选人工胶体。
感染性休克伴脓毒血症者,复苏可首选晶体。
对于严重失血的病人,输血是为了恢复携氧功能
对于低血容量病人,快速补液是为了恢复血容量
;主要内容;
液体复苏不足
组织器官持续灌注不足
组织细胞缺氧和功能受损
MODS;
在临床中,常常碰到类似情况,当给予足够的液
体复苏后,一些病人是有反应的,表现为尿量的
增加,血压升高;而另外一些病人则反应不好,
仍然低血压和无尿(休克),导致更多的液体输
入,以至于病人出现肺水肿......
肺水肿
休克 复苏 心血管并发症
呼吸功能不全
机械通气
死亡;主要内容;
;
;
;
;
;
;
;
;
;
;
;EGDT(早期目标性治疗)是液体复苏的基本方法
即6h内使病人的以下指标达标
尿量≧0.5ml/Kg/h
MAP≧65mmHg
CVP≧8-12mmHg
SvcO2 ≧70%
实施EGDT,可使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死亡率由46.5%将至30.5%。 EGDT于2001年由Rivers提出后,至今已被广大ICU医生所接受,并在临床实施。
; EGDT使Severe Sepsis 的死亡率由
46.5%降至30.5%
; 护理评估:早期识别容量变化
没有突然发生的病情变化,
只有突然发现的病情变化!
T
HR
R
BP
尿量
乳酸
镇静
……
;主要内容;;
输液量、输液速度
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党建知识测试复习卷含答案.docx VIP
- 10《往事依依》课件(共25张PPT).pptx VIP
-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24).docx VIP
- 中国移动创世界一流“力量大厦”战略及党建知识测试题 .docx VIP
- 透析病人低血压个案护理.pptx
- (优质!)50500-2024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新旧版本的主要变化逐项对比分析.docx VIP
- 驾驶员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docx VIP
-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补写事实论据.docx VIP
- 2018秋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 VIP
- 区块链三难困境的形式反驳-计算机科学-区块链-形式安全.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