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预防接种后副反应的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预防接种后副反应的PPT

死亡病例中常见的偶合症 —婴儿猝死综合征 ? 临床表现 1.病前多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高热持续不退; 2.主要表现为在睡眠中突然死亡,有的病 例有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缺氧、面色苍白或青紫,出汗,脱水严重 3. 有的病例因循环和呼吸衰竭而死亡 4. 抽搐等神经系统障碍 5. 胃肠返流窒息死亡 时间上与DTP接种相关的偶合死亡 预测 婴儿 /100活产=1MR*1000 每年 出生数 N 1岁以下婴儿死亡数 =(1MR*M/12)*(nv*ppv/12)*12 =(1MR*M/52)*(nv*ppv/52)*52 =(1MR*M/365)*(nv*ppv/365)*365 澳大利亚 5.7 257,874 331 76 11 柬埔寨 89.6 406,676 8,199 1,892 270 中国 36.4 20,781,652 170,202 39,277 5,596 日本 4.3 1,193,269 154 266 38 老挝 104.0 189,195 4,427 1,022 146 新西兰 6.9 57,587 86 20 3 菲律宾 48.9 1,981,529 21,802 5,031 717 注:假定死亡均匀分布,濒死儿童仍接受免疫接种;婴儿死亡率和出生数来自西太平洋地区卫生数据库;1MR=婴儿死亡率1000活产;N=人口数;ppv=接种疫苗的人口比例 自然水痘和水痘疫苗相关反应鉴别 鉴别 自然水痘 水痘疫苗相关反应 潜伏期 12-21天(12-17天常见) 5-42天(12-21天常见) 皮疹状态 丘疹-水疱-疱疹-结痂 丘疹-水疱,少数发展为疱疹 皮疹数量 ≥50颗,至数百颗不等 〈10颗以下,中位数5颗 皮疹出现情况 分批出现 一次性出现多见 发热 持续发热(或高热)5-10天 短暂低热2-3天多见 病程 21天左右 4天左右,不超过1周 预后 有并发症,预后差 无并发症,良好 (七)群体性癔症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症,是心理因素引起的以精神症状为主的临床反应。如在群体中发生,则称 群发性癔症或流行性癔症。 群体性癔症是在一个特定的群体中,由于接受了同一种“刺激因子”,如接种同一种疫苗,喝同一种奶制品,吃同一种预防药,由于个别人出现躯体异常不适发生反应,而导致一批人同时或先后发生类似的连锁反应,即所谓群体性反应。 预防接种引起的群发性癔症有增多趋势,据对12个省发生的25起群发性癔症分析: ? 发生在农村22起,城市3起; ? 发病年龄大多在7-15岁,尤以10岁左右 小学生最易发生,共23起; ? 女性多于男性; ? 以注射乙脑疫苗最多见。 发病原因 ? 生活事件及处境,如亲人突然亡故、不寻常的意外剌 激、自然灾害等; ? 精神因素,特别是精神紧张、恐惧是引发癔症的重要 因素。 ? 情绪不稳定、易接受暗示、文化水平低、迷信观念 重、青春期和更年期的女性较一般人易发生癔症; ? 具有情感反映强烈、表情夸张,寻求别人经常注意和 自我中心等表演性格特征的人,在受到挫折、出现心 理冲突或接受暗示后易发生易症。 ? 遗传在引发癔症的作用尚有不同看法。 发病原因 ? 疫苗本身与癔症样反应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接种疫苗只是一种“刺激因子”,真正的原因是一种心理异常反应。 群体性癔症样反应的发生,一般易发生在少年儿童中,发病年龄大多在7-15岁,尤其以10岁左右最易发生。他们,特别是女孩在生理、心理上都不成熟,神经系统功能尚不稳定,极易受到外界刺激和干扰而产生功能异常。 个别家长对自己的小孩过于溺爱,不恰当地表示关心,提示各种症状,导致了一些孩子也跟着出现同样的反应,这就是互相干扰被“传染”的结果。 诱发因素 1、剌激因子的作用(压力与心理冲突) 如注射刺激,以及恐惧、准备考试,连续活动、疲劳积累,家庭困难等都会带来紧张和压力。当某一人群承受的紧张和压力超负荷时,便产生心理冲突,诱发癔症。 2、中心人物的板机作用 由于个别人发生晕针、过敏性休克、全身不适及有关症状,作为诱因而起“板机”作用 群体性癔症 群体性癔症 3、渲染的作用。 (1)行政领导过分关心。 (2)医疗措施不当,包括输液、各种检 查、医生语言暗示等。 (3)新闻媒体不良导向。 其它 (1)近年来,由于疫苗管理混乱,加之一旦发生反应,非正规渠道供应的疫苗往往被怀疑是假冒伪劣制品,接种者总想把事情掩盖下来,从而更激发事态的发展。 (2)在发生群体性反应的事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