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干扰素治疗有关问题PPT
干扰素治疗导致的皮肤反应-脱发的处理 脱发为用药晚期的主要副作用。发生时间与剂量有关,如剂量小发生在药后3个月左右。剂量大发生在1.5个月左右,通常经过1~3个月可恢复,即使在继续应用过程中也伴有毛发再生 脱发属一过性,不需积极处理 干扰素治疗导致的神经系统异常 抑郁 躁狂 焦虑 非特异症状 干扰素仅在一些易感人群中表现出促抑郁的特性 Lotrich FE, et al.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2007; 63: 131–135. 治疗期间发生抑郁的患者 治疗期间未发生抑郁的患者 预防和处理抑郁发生的建议 应详细询问病史,对有精神病及家族史患者不宜用干扰素 应对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作全程心理疏导.预测其心理承受能力,调整心理状态,及早发现隐患 严密观察精神神经症状,对失眠、烦躁逐渐加重或持续2周以上无缓解者,可减少给药频度,总用药量不变。一旦出现严重的焦虑、抑郁或自杀倾向,立即停止治疗,转入精神专科对症治疗 陆重琳, 等.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 2000; 19(3): 201-202 内 容 一般不良反应的处理 血液学不良反应的处理 甲状腺不良反应的处理 干扰素治疗导致白细胞降低的过程 IFN暴露几小时之后就开始出现白细胞下降 治疗后1-2周下降至基线值的40%-60% 4-6周之后逐渐稳定 停药后≥3天白细胞开始升高 停药后4周左右恢复至正常水平 当发生感染时,白细胞降低者仍会通过自身免疫调节使白细胞上升,产生足够的应答反应 Jorge R et al. J Clin Oncol, 1986, 4(2): 234-43. 干扰素导致外周白细胞减少的可能机制 IFN对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绝大多数是一过性的骨髓抑制,是可逆性的 IFN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上述影响,可能是由于: IFN改变了外周血细胞的分布; IFN改变了血液系统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 病毒对骨髓的影响(肝外病变); 患者治疗前已存在造血功能障碍 血液学不良反应的预后 虽然中性粒细胞显著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 500细胞/mm3)有可能会导致机会性感染增加,但是研究发现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患者很少会因为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而出现严重细菌感染,或者增加细菌感染率。 虽然血小板减少症有可能会增加自发性出血的频率,但是派罗欣治疗很少出现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 Doμglas T. Dieterich, Jerry L. Spivak.CID 2003:37-533 干扰素治疗期间中性粒细胞减少与并发感染无关 中性粒细胞计数 基线:3800±1700 /mm3 ; 低点:1900±1100 /mm3 Cooper et al.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6; 42:1674-8. N=192 0 2 4 6 8 12 16 20 24 28 32 36 40 44 48 中性粒细胞(×103/μl) 4.00 3.00 2.00 1.00 治疗中并发感染 治疗中无并发感染 治疗周数 干扰素临床应用中的有关问题 兖矿总医院感染疾病科 张蓉 干扰素治疗的有关问题 干扰素是什么 干扰素的治疗目的 干扰素治疗疗程 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50年前 1957年,Alick Isaacs和Jean Lindenmann发现干扰素 Issacs and Lindenmann ‘Virus Interference. I. The interferon’ Proc Roy Soc, 1957;147:258-267 40年前 1966-1971年美国学者Robert M. Friedman发表了一系列论文,阐述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 Robert M. Friedman 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机制 调节机体的免疫监视、防御和稳定功能,使NK、Tc细胞的细胞毒杀伤作用增强 使吞噬细胞的活性增强 诱导外周血液中单核细胞的2’,5’-寡腺甘酸合成酶的活性 增加和诱导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抗原的表达 慢性乙型肝炎 HBeAg+ HBeAg- ALT≥2×ULN HBV DNA≥1×105 拷贝/ml ALT<2×ULN ALT≥2×ULN HBV DNA≥1×104 拷贝/ml 治疗 观察,ALT升高或肝组 织学检查有中重度 炎症者可考虑治疗 治疗 . 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适应症 (2010年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关于慢性乙肝干扰素疗程 中国指南: 普通干扰素(凯因益生)一般疗程为6个月 ,如有应答,为提高疗效可延长疗程至1年或更长,可根据患者的应答和耐受情况适当调整剂量及疗程;如治疗6个月仍无应答,可改用或联合其他抗病毒药物。 派罗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