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
桂林,2006年8月18.22日,第17垂184页
经典的逃税模型及其两周期扩展·
肖婷婷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应用数学所
电子邮箱:ttxia051@tom.com
型的研究方法,给出了内点解存在条件及其与各参数的关系等.接着,建立并重点讨论由经典
逃税模型扩展成的两周期模型,采用动态规划方法进行求解,导出了两周期最优解的存在唯一
性,分析了内点解与各参数的关系,并就第一周期逃税被查出导致第二周期检查概率增大的情
况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逃税,两周期模型,动态规划方法,解的存在唯一性
1 引言
税收制度根植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并服务于国家经济和社会目标的实现.
可以说,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离不开税收的顺利实施。然而,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其
他国家,如美国、俄罗斯、德国等,税收流失始终是一个主要问题.国内有的学者曾运用各种
方法对我国目前税收流失的规模进行测算,认为可能每年在2500.3000亿元之间。造成税收流
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部分纳税人在利益动因下,违反税法,有意不上报或少上报税款,即逃
税。其主要手段是少记收入、多记成本、涂改帐簿、转移资产等【16】.2004年国内有的学者
对我国1997-2002年逃税总规模及逃税率进行测算,具体数据见表1.1(数据来自【8】).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3830.02
地上经济逃税总额 3683.06 3542.643717.003743.003776.67
非农部门逃税 2717.002816.OO2720.002524.002665.272665.15
进口关税逃税 684.06676.02330.64 461.00 270.27 165.97
个人所得税逃税 282.00338.00492.00 732.00 807.47 945.55
地下经济逃税总额 675.38694.90 897.67 721.13 577.56 215.20
全社会逃税总额 4358.444524.924440.3l4438.134320.563991.88
实行税收收入 8234.049262.8010682.5812581.5l15301.3817003.58
逃税率 0.53 0.49 O.42 0.35 O.28 0.2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经典的逃税模型及其两周期扩展
因此,打击逃税势在必行,各国已经制定并逐步完善相关法制;同时许多学者也致力于税
收检查模型的分析研究,以寻找更有效的监督机制.
逃税的静态(即单周期)模型,讨论了内点解(最优上报收入额)的存在条件及其与各参数的
关系等;然后对动态(即多周期)模型分析了最优上报收入额随时间推移如何变化等动态性质
在检查概率不变的前提下建立了动态模型,但只是给出了最优解随时间推移的变化趋势,并
没有具体求解.本文在纳税人是风险厌恶者的条件下,以逃税额为决策变量,重点讨论由单周
期模型扩展成的两周期模型,分析了最优解(即各周期最优逃税额)的存在唯一性问题等,进
一步地,还研究了第二周期检查概率变化的一些情形.
近些年来,一些学者指出经典逃税模型的理论有与实际相悖之处,并建立修正的模型,
Snow,
Lee【7】引入自我保险的概念, Ronald和
如Bernasconi[2]引入风险厌恶阶的概念,
参数的关系等。注意这几篇文章的讨论都是针对单周期模型的,本文重点放在两周期模型的
讨论,对这些静态性质不多作考虑.
下是否成立的问题.注意这里各周期的效益不具有对称性,两个决策变量(存款与上报额)在
第一周期同时确定,检查以一定的概率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