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访贫问苦送温暖”走访调研活动情况汇报
“访贫问苦送温暖”走访调研活动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根据局党组的要求和安排,此次“访贫问苦送温暖”走访调研活动,我联系的是仙女镇,分别走访了正谊、樊套、涵西3个村和龙溪、新都等4个社区的10户困难家庭,其中1户低保,1户重残,2户优抚对象,6户困难户,基本兼顾了困难群体中的几种类型。
基本情况及分析
从这10户困难家庭抽样现状来看,目前困难家庭成员结构多以“老、弱、病、残”为主,文化程度不高,就业能力差,家庭收入渠道少,收入水平低,以政府救助收入为主,家庭支出以医疗、非义务教育支出为主,入不敷出,负担较重。从成因分析来看,走访的这10户困难家庭都是因大病致贫,并且患病的都是家庭的主劳动力,应该说家庭主劳动力丧失是导致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而重病、残疾、灾祸等因素是致使主劳动力丧失的根本原因。从脱贫预期来看,由于患病的都是家庭的主劳动力,短期内难以脱贫,需要长期帮扶。从此次参与活动的同志们交流情况来看,因病、因残致贫家庭占了困难群体的绝大多数,此类家庭帮扶期长、救助任务重、救助期望值高,这就给我们的救助工作带来新的更大的挑战,救助工作任重道远。
当前救助工作存在的不足
在走基层、问贫苦、访民生活动中,我们亲眼目睹了困难群体的艰辛,听闻了他们的诉求,并且与基层民政工作者交流了当前救助工作中的心得与体会,从实际出发,从困难群体最亟需解决的问题着手,对当前救助工作机制和政策作了一些反思,我们认为我们的救助机制和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善,一是核查监督制度缺失。随着救助范围和内涵的不断扩展,大量的审核和管理工作骤然增加,特别是承担具体工作的乡镇民政机构人员力量配备比较薄弱,加之救助核查监督机制尚未健全,部分乡镇“人情保、关系保”屡禁不止,甚至还有少数乡镇将低保作为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手段,救助对象存在部分偏移,部分民生资金不能有效使用,最低保障有失公平。二是医疗救助资金缺乏。当前“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了民生热点问题,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问题更值得关注,2013年全区医疗救助共计840万元,与最低生活保障和重残生活补助资金相比对,仅占其总额的16.6%,如果说最低生活保障是生活延续的保障,那么医疗救助就是生命延续的保障,提高医疗救助资金给付比例,扩大医疗救助范围迫在眉睫。三是“支出性”贫困人群救助缺位。现行政策设计主要关注的是收入型贫困人群,忽略了支出型贫困人群,处于低保边缘的困难群体得不到救助,他们的实际生活水平往往还低于低保对象,出现了一种“有了低保什么都有,没了低保什么都没有”的现象,产生了社会救助的“悬崖效应”。
解决问题设想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如下设想:一是整合资源,建立上下贯通部门联动的核查监督机制。要杜绝“人情保、关系保”现象,必须严格申报制度,严把入口关,建议充分发挥村居民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将低保审核工作纳入每季一次的村务公开内容,由村监委会成员签字上报。区镇两级要整合纪检、审计、财政、民政等部门资源,通力合作,共同履行审核监督职能,同步核查,同步监督。二是融合资金,拓宽救助筹措渠道。要解决低保提标扩面、提高医疗救助给付标准和范围等等救助工作中的难题,资金筹措是关键。在当前财政紧缩的境况下,要拓展思维,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形成“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救助管理格局,鼓励发展民间非公募基金会组织,发展民间慈善,培养公众慈善意识,推动社会捐助活动大众化、经常化、规范化,解放更多的爱心生产力,形成政府救助与民间救助的良性互补。三是弥合体系,实现“收入型”与“支出型”贫困救助无缝对接。注重“收入型”救助与“支出型”救助的衔接,着重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制度对支出型贫困的基础作用。一方面,提高临时救助标准。对于因患大重病导致支出型贫困的对象,应大幅提高临时救助标准,切实发挥临时救助救急救难的作用。另一方面,做好临时救助与医疗救助的无缝衔接,对于因患大重病造成支出型贫困的家庭,在完成临时救助审批手续、发放临时救助金后,应立即将其中的大重病患者纳入当年医疗救助,提高救助比例和封顶线,以有效减轻其医疗支出负担。
袁 飞
2014年1月10日
1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