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话轮转换看《哈姆雷特》中霍拉旭的性格特征
从话轮转换看《哈姆雷特》中霍拉旭的性格特征
摘要: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哈姆雷特》塑造了经典的复仇的王子形象,但作品中还有一个人物霍拉旭一直被研究者们边缘化。通过分析霍拉旭在不同场景下的话轮转换、话语内容和行为效力,本文试图推定他作为封建主义中产阶级知识分子人性中的另一面,指出他其实也是一个彻底的悲剧形象,并希望藉此为读者解读整部作品带来启示。
关键词:哈姆雷特 霍拉旭 话轮转换分析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哈姆雷特》是威廉·莎士比亚笔下的四大悲剧之一,也是他戏剧事业第三阶段,即“伟大的悲剧和阴暗喜剧阶段”的巅峰之作。故事蓝本最早见诸于12世纪丹麦著作中。当时整个王国正处于征服英格兰和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并建立起空前伟大的克努特帝国的鼎盛时期,但同当时的西欧相比,陋习充斥在人民的生活之中(苏万柱,2012:39),封建教会和王权则严密地控制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作品中,除王子哈姆雷特,其他人物形象同样塑造得饱满而圆润,尤其是哈姆雷特和霍拉旭为首的年轻一代被认为代表了政治改良和启蒙大众的时代精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般认为,霍拉旭系出名门,是一位富有资产阶级人文精神,充满智慧和洞察力的学者。但另一方面,他是最后的幸存者,是读者想象中的故事传播者,他在危机四伏的宫廷禁地有特许的自由,话语权限之大,交流对象之芜杂,包括士兵、老王、王后等,都让读者产生完全不同的认知。他对一切表示过怀疑,但并未在佑护王储的关头展现出直面恶势力拯救危局的斗争的一面,相反,虽历经两朝,他也不过是国破君亡的悲剧结局的见证者。那么,霍拉旭如何能对阴谋和事态的发展掌握得如此透彻,又是如何做到左右逢源,保全自己的呢?事实上,每个戏剧角色都有其叙述者身份,但“叙述重要性”往往会因其话语权、发话场合及话语内容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果说小说是通过故事讲述者以语言表征的形式加以穿缀和引领的话,那么戏剧的叙述正是依靠剧中角色的对话得以实现的,“全面适用的戏剧形式是对话,只有通过对话,剧中人物才能互相传达自己的性格和目的。”(黑格尔,1981:259)莎翁的戏剧作品也不能例外,诡谲跌宕的剧情冲突与充满张力的人物性格在不露痕迹的场景对话中充分地得到了展示。下面,本文希望重读原文文本,分析霍拉旭各场次中的话轮转换、话语内容和语言效力,在这一角色的人物性格上找到完全不同的新的理解线索。
二 霍拉旭语轮数据分析
本文分析参考两个版本,一为裘克安注释翻译的1984年北京商务印书馆版本,全书译自美国福尔杰图书馆1957年版本,同时,还参考了中国国家广播公司出版社出版的由朱生豪先生翻译的版本。下文所列数据统计皆来自于第二个版本。
简单回顾两个版本中的“人物表”,这将对理解下文中的论题有所帮助。在裘克安版中,霍拉旭被译者列在第四位,前面是克劳迪斯、哈姆雷特和波隆尼尔,而在朱生豪版中,他的位置同样是第四位,但前三位却有不同,分别是克劳迪斯、哈姆雷特和福丁布拉斯。这样,似乎作者,如果加以考证之后确定莎士比亚编辑了该剧本的话,从戏剧叙述文本一开始就已经赋予了每个角色一定的信息传递任务,即人物表的排序是作者意图的一个体现。回顾全剧情,22个角色轮番登场,各显其长,各司其职。但似乎可以说,故事的构建主要围绕五个人物展开,即克劳迪斯、哈姆雷特、波洛涅斯、霍拉旭和雷奥提斯,但从故事发展来看,很显然,一直到大结局,角色前几位中只有霍拉旭活下来,除他外,似不重要的角色还包括6个大臣,3个士兵。
全剧共有11,000个话语权,其中霍拉旭话语权占9.27‰,这种比例对于解释他在故事中的特殊作用和社会阶层很有说服力。全剧共5幕20场,霍拉旭在4幕,共9场中曾经上场,所占比例分别为80%、45%。在出场时间里,话语轮次占该段时间的轮次中的107/681,他有话语权的出场比例为16%。霍拉旭分别在第一幕第一场、第二场、第四场、第五场;第三幕第二场;第四幕第五场、第六场和第五幕第一场、第二场出场,获得的话轮次在场总话轮次中所占比例依场次分别为2.7%,29%,3.8%,20%,5%,2%,57%,9%和16%。(注:根据美国语言协会的解释,所谓“话轮”,指的是在对话过程中话语权的转换,其话语标记有语调,停顿化,动词标记,以及非言语标记。在本文中,“话轮”用来泛指霍拉旭获得的说话轮次。)由此组数据看来,除第二幕,霍拉旭从幕启到幕闭一直在舞台上,这反映了他特有的社会阶层和特殊的位置关系,在背后权力角逐和复仇的斗争中,实际上他始终身处漩涡。
难点还在于,尽管没有文字表述表明他是否同新王克劳迪斯有过接触,但他却一直陪伺在王后左右,这似乎暗示他与波洛涅斯等其他人不同,他频繁地获得前景化机会。这段时间里,他实际上已经以身涉险于复仇计划,或可以大胆猜测他在赢取他的政治资本。他一直耐心倾听,三缄其口,并取得了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