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滇南胜境资源禀赋.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滇南胜境资源禀赋

登千古奇关 览胜境新颜 ——富源“滇南胜境”旅游风景区简介 一、前言 “滇南胜境”(胜境关)旅游风景区距富源县城10公里,是1987年云南省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11月,“滇南胜境”旅游景区被云南省计委批准列为滇中旅游精品项目;2000年07月,胜境关被省委、省政府批为云南省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经省旅游局及专家组评审通过《富源县胜境关旅游景区规划设计》,规划以展示神奇古朴的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为主,融观赏、游览、休闲、娱乐、餐饮、贸易为一体。 自元朝以来,胜境关即为由中原进入云南的第一个重要关隘,素有“入滇第一关”、“云南东大门”的美誉。由于其特殊的区位,历史上官方和民间便不断在胜境关立坊勒碑,建庙修寺,教化百姓;过往文人墨客吟诗作赋,遗留下大量的人文景观,主要有滇南胜境坊、遗爱坊、石龙古寺、石虬亭、关帝庙、胜境驿站、古驿道、关隘城楼、胜境馆等古建筑,其中滇南胜境坊、石虬亭、古驿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整个胜境关景区依其历史文脉,包含了关隘文化、馆驿文化、屯戍文化、民俗文化、名家文化等文化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走进胜境关,便走进了明清两朝统治云南、开发云南五百多年的历史。加之其“以天为界”的独特自然景观,更增添了胜境关的魅力,令人叹为观止。“滇南胜境”因明巡按都御史洪弼立“滇南胜境坊”而得名,素有“入滇第一关”、“滇黔锁钥”之称,地理学家徐霞客,旷世奇才杨升庵,民族英雄林则徐,开国元帅贺龙都曾到此一揽胜景,赞叹不已:胜境关隘城楼据险而建,真可谓“西通滇户、东锁黔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古驿道乃历史上兵商入滇必经之路;“东面结青苔、西面凝晴光”,“滇土赤、黔壤褐”诠释了“山界滇域、岭划黔疆、风雨判云贵”的自然景观;为纪念雍正年间云贵总督鄂尔泰成功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造福百姓,遗爱人间而建遗爱坊;清康熙帝曾御题“义炳乾坤”于关圣宫;彩彻云衢坊写意“灿烂的阳光照满天空”;老百姓为纪念清官孙士寅县令而建的鬻琴碑亭。 滇南胜境旅游景区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境内的胜境关,元、明、清三代一直是由黔入滇、从中原进入云南的重要关隘,被称作“入滇第一关”,有“滇黔锁钥”、“云南东大门”之称。1987年、2000年滇南胜境景区先后被云南省委省政府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三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数百年的风霜雪雨,文化积淀,使得滇南胜境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历史遗存和奇特的自然景观。蕴含着巨大的文化价值和旅游开发潜力。 二、胜境关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分析 (一)资源禀赋 1、关隘文化 明代是整合西南版图的重要时代,也是在云南建立关隘的重要时代。关隘的建立,既用以“固土”,又用以“守边”。既捍卫边疆的安定,又抗拒外敌的入侵。纵观胜境关的几块匾额,充分体现了关隘文化的本意及其内涵的变迁。“固若金汤”,那是坚不可摧的意思,其视角是基于主权和版图;“滇黔锁钥”,那是控扼低腰的意思,其视角是基于区域和门户;“滇南胜境”,那是河山壮美的意思,其视角是基于登临和游览;“滇南风霜”,那是晴雨晦明的意思,其视角是基于自然和地理。从“宣威关”到“胜境关”,不只是关名的改变,也是几百年历史的浓缩,是历史由乱到治的写实。以“关”为要义的关隘,成为以“通”为要义的门户。这是最值得玩味的“关隘文化”。故前人撰联说:“咫尺辩阴晴,足见人情真冷暖;滇黔原唇齿,何须省界太分明”。 2、馆驿文化 自胜境坊和胜境关修成,便有古驿道贯通,官吏百姓来往其间。驿道之通当早于驿馆之设。史载康熙三十四年,总督王继文修“胜景驿”,设房三间为尖站,接待来往官衙人员,故“石虬亭”又称“接官亭”。至于驿道,那当是古老的商道和官道,是整个云南茶马古道和丝绸古道的网络部分。茶马古道和马帮文化,特别具有遗产价值,也是云南特有的文化资源。“馆驿”形成为体制则当在元代。元史记赛典赤行政云南,“定租赋,立邮传,设卫兵”。大大强化了中央对云南的统治。故“馆驿文化”,其实质是“版图文化”,它是云南行省建立的物证。 3、屯戍文化 元明两代都是以武力平定云南,故关隘之设,大多起由军事。明代设卫所,兴屯田,列戍兵。平彝(今富源)为“卫地”。每“卫”设兵五千余人,都司统领,上隶五军都督府。故史载“平彝地,古卫地”,又说“平彝尤当军事要冲,四面皆蛮夷,必置卫于平夷”。这当是平彝设卫的缘起,时间在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古人诗文每有军戍战阵之咏。明刘怀宸《宣威晓月》云:“玉垒曾闻将略敷,铁衣千对戍云弧。一声画角待刁斗,数点疏星列战图”。清徐炯《使滇日记》云:“二十四日行滇黔分界处,有坊题曰‘滇南胜境’……,戍防之兵,列队以迎。”林则徐入滇,“至亦资孔……武弁来迎”。凡此说明,胜境关曾有戍兵驻守,胜境街肆,曾有戍兵往来。按明朝旧例,戍屯之兵,大多就地落籍,故胜境街肆居民,当有戍兵后人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