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普通话6岁儿童在XP语义获得研究-CUHK
普通话3-6岁儿童 “[在X]P”语义获得研究
学生姓名:任健
学生学号:1155020269
指导老师:李行德 教
所修学位:汉语语言学及语言获得文学硕士
所在学系: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
所在学校:香港中文大学
二零一三年七月十二日
摘要
现代汉语中的介词 “在”与后面表示方位处所的成分组成的短语,即 “[在
X]P”,既可以出现在动词之前也可以出现在动词之后。动词之前的“[在X]P”表
示动作发生或状态存在的处所 (王还,1957,1980;Tai,1975;LiThompson,
1981;朱德熙,1981;范继淹,1982),动作的参与者是否位于 “X”均有可能
(Tai,1975;王还,1980;朱德熙,1981;范继淹1982);动词之后的“[在X]P”
的语义仍存在很多争议,不过对于一些动词而言,可以认为其之后的 “[在X]P”
表示动作参与者所在的处所(王还,1957,1980;Tai,1975;LiThompson,
1981;范继淹,1982;Liu,2009)。
以往的研究发现,普通话儿童在2岁左右开始产出含介词“在”的结构 (李
向农,周国光,孔令达,1992;Hsu,1996;Yao,2009),贾红霞 (2009)发现
儿童产出的 “在X”施事[原点]的语义优先发展。和普通话一样,粤语也将语序
作为区别语义的重要手段之一,Cheung (1991)则发现年龄因素对粤语为母语
的儿童理解粤语中位于动词之前和之后方位短语的语义有显著影响,并提 2
岁半到3岁是儿童根据语序理解与不及物动词组合的方位短语含义的关键阶段,
但直到5岁他们也没有完全获得与动词呈现不同语序的方位短语的语义差别。然
而,目前较少见到对普通话为母语的儿童获得动词前、后 “[在X]P”语义差异
的系统研究。
本次研究调查了以普通话为母语的3-6岁儿童对 “扔”类和 “切”类动词之
前、之后 “[在X]P”语义的理解情况。我们采用图片选择的实验方法,考察了
儿童对动词前、后 “[在X]P”语义的理解以及对两者语义差异的敏感情况,另
外也通过两类动词的对比,分析了用来表达一种语义的语序结构数量对儿童获得
该种语义是否存在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儿童在3岁时已经能够正确理解动词之后的 “[在X]P”表
示动作受事位于 “X”的语义;对于动词之前 “[在X]P”的理解是从6岁开始全
面发展的,在此之前也倾向于其理解为动作受事所在的位置;因此在6岁以前儿
i
童对于动词之前和之后的“[在X]P”语义差异不敏感,6岁以后开始对两者的语
义差异产生敏感;最后,通过分析儿童理解 “扔”类动词之前和 “切”类动词之
前的 “[在X]P”的情况可以发现,用来表达一种语义的语序结构数量对儿童获
得该种语义没有明显的影响。
ii
致谢
首先,我要向我的论文导师李行德教授表达诚挚的感谢!李老师从论文的选
题到最终成稿都给予了我细致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与老师的多次讨论也激发了
我对儿童语言获得这一领域的浓厚兴趣。在写作论文的这段时间里,李老师对待
学生的耐心以及对学术的热情与严谨都给了我很深的影响。不过我知道本研究的
细节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对于数据的分析也远未达到老师的要求,希望在以后的
学习中我可以继续完善自己,主动学习更多。
其次,要感谢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系的傅緥宁博士、Chris小姐、Margaret
学姐、杨雨岸学姐、刘磊学长以及汉语语言获得专业的同学们,感谢他们在论文
撰写过程中给予我的关心和帮助,他们的意见让我受益良多。
另外,要特别感谢深圳市梅林一村幼儿园对本次研究实验的无偿帮助,他们
对学术研究的支持让我深感佩服。十分感谢各位园长、老师的全力配合,也很感
谢参与实验的小朋友们,是他们的纯真与善良让我在面对困难时有了更多的勇气
和信心。
最后,我要深深感谢那些默默陪伴着我的家人和朋友。感谢一直以来给我安
慰和鼓励的爸爸、妈妈,他们的付出和坚持给了我强大的精神力量,让我坚持、
不放弃。特别感谢我的朋友任广众在制作实图片时给予我的慷慨帮助,也要感谢
我的朋友朱靖、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廉政风险防控一览表-安徽大学图书馆.DOC
- 建构兼容并包的知识社会的基石-Unesco.PDF
- 建立工作环境.PPT
- 建立资料表AccessVSExcel.PDF
- 建筑工程学院专业确认工作实施方案-浙江工业大学教务处.DOC
- 建筑消防设施联网监测系统维保用户说明书-陕西建筑消防设施联网.PDF
- 建议书征询文件-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DOC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歙人民政府.PDF
- 开发类考试大纲-浙江大学软件学院.DOC
- 开始使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